《易经》中的伦理道德思想

《易经》中的伦理道德思想

ID:21746655

大小:63.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0-24

《易经》中的伦理道德思想_第1页
《易经》中的伦理道德思想_第2页
《易经》中的伦理道德思想_第3页
《易经》中的伦理道德思想_第4页
《易经》中的伦理道德思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易经》中的伦理道德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易经》中的伦理道德思想《易经》中包含有极为丰富的伦理道德思想,它的主要内容,直接影响到儒家伦理学说的形成,是构成儒家伦理体系的之一。后世所讨论的道德命题和道德规范,在《易经》卦爻辞中多有涉及。《易经》中的部分卦爻辞,涉及到夫妇、父子、君臣、朋友等人伦关系,这里,择要引述,并略作分析。父子(母子)关系《蛊》:“六五:干父之蛊,用誉。”“六四:裕父之蛊,往见吝。”子匡父过,光大父业,承继先德,必受美誉。相反,倘若宽容、助长父亲的过失,则蛊将日深,往后必有困难。“九二:干母之蛊,不可贞。”匡正母亲的过失,宜于婉言规劝,因势利导,才能奏效;如果操之过急,直言相犯,就会损害母子亲

2、情。既恐唐突以触母怒,又务欲置母于无过之地,孝子用心,可谓良苦。《萃》卦卦辞:“亨,王假有庙。”《彖》曰:“‘王假有庙’,致孝享也。”王至宗庙,进行享祀,是为了表达对祖先的一片孝心。这种对烈祖烈宗的“追孝”,是周人“尊祖”、“敬宗”观念的具体体现。《离?九四》:“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不孝之子突然回来了,或焚烧之,或杀死之,或驱逐之。这一爻辞表明,对于不孝之子的惩罚,是多么的严厉!夫妇关系夫妇关系,包括恋爱、婚姻和家庭生活。《咸》卦卦辞:“咸:亨,利贞,取女吉”。咸,感之本字。男女结合,应以彼此爱慕、交相感应为基础,如果双方缺乏爱情,即使举行了婚礼,也是徒具形式

3、,就象“女承筐,无实;士剌羊,无血”(《归妹?上六》)那样,其结果是不会美满的。《蒙?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金夫”,比喻美男子。女子一见到美男子,便悦而相从,不能自保其身,娶这样的轻佻女子,对于自己是不利的。《易经》时代,男女间的婚恋是比较自由的”。《屯?六二》:“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归妹?九四》:“归妹愆期,迟归有时。”六二的女子守贞不字,久待十年才喜结良缘;九四的少女也是迟迟未嫁,误了婚期,因为她在等待意中人。这样的“不字”、“想期”是主动的、自愿的,说明当时的少女在婚姻问题上,有一定的自主权;青年男女之间出于真情的恋爱是得到社会承认的

4、。不过,在《易经》中,也明显地存在着男尊女卑的思想。例如,《妮》卦卦辞:“女壮,勿用取女。”女壮则男弱,阴盛则阳衰,因此,男人不可娶“女强人”为妻。程颐云:“女渐壮则失男女之正,家道败矣。”?《恒?六五》:“恒其德,贞;妇人吉,夫子凶。”常守柔顺的品德,对妇女是吉利的,对丈夫是凶险的。因为:“夫以顺从为恒者,妇人之道,在妇人则为贞,故吉;若丈夫而以顺从于人为恒,则失其阳刚之正,乃凶也。”?以上二例,明显地流露出对妇女的歧视和偏见。但是,有的卦爻辞,又显示了对妇女人格和地位的尊重。如《小过?六三》:“过其祖,遇其妣……无咎。”过:用作动词,批评。遇:礼遇、赞扬。在男尊女卑的

5、社会,认为祖父也可批评,祖母也可赞扬,把祖父、祖母置于平等的地位,这种见解之具有合理性、进步性,是不言而喻的。《晋?六二》:“晋如愁如,贞吉。受兹介福,于其王母。”进而生愁,守正则吉,所受之大福,来自于祖母。这里不提祖父,只提祖母,表明了祖母在家庭中的崇高地位。从上述可见,《易经》的伦理思想,各卦爻辞不尽一致,这是因为各卦爻辞并非一人一时之作,其中有来自母系社会的殷代,有传自父系社会的周代。殷人亲亲,尊母;周道尊尊,崇父。于是,这两种不同的伦理观念,就分别反映于不同的卦爻辞之中。朋友关系《易经》的充分认识到交友对人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随?初九》:“出门交,有功。”走出门

6、外,广交朋友,必有功效。那么,朋友相交,目的何在呢?《兑?大象》指出:“君子以朋友讲习。”朋友之义,在于讲道论学,相互切磋,共同提高。正如俞琰所说:“若独学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故《论语》以‘学之不讲’为‘忧’,以‘学而时习’为‘说(悦)’,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乐’。”至于交友之道,其要旨有二:一是以信为本,二是择善而从。《豫?九四》:“勿疑,朋盍簪。”朋友聚会,推诚相待,不可彼此猜疑。《睽?九四》:“睽孤,遇元夫,交孚,厉无咎。”程颐解“元夫”为“善士”。在孤立无援时,遇上善良之士,彼此推心置腹,以诚相交,纵使有危险,也不会有灾咎。君臣关系孔子曾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

7、以忠。”(《述而?子路》)君臣之间的这种伦理关系,在《晋》、《蹇》二卦中有所反映。《晋》卦卦辞:“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康侯蒙受天子赏赐众多马匹,一天之内荣获三次接见。朱熹《易本义》认为,“昼日三接”是“显被亲礼”,这正是“君使臣以礼”的具体体现。《蹇?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王处身于“坎”险之中,为臣者奋勇营救,他不是为了自身私事,而是志在济君之蹇。这一爻辞,正是“臣事君以忠”的具体体现。《小过?六二》:“不及其君,遇其臣,无咎。”此爻意为:批评国君之过失,表彰臣子之功绩,必无咎。尤为可贵的是,《革?彖传》的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