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苦奋斗 开拓创新 教学设计

艰苦奋斗 开拓创新 教学设计

ID:10013725

大小:4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20

艰苦奋斗 开拓创新 教学设计_第1页
艰苦奋斗 开拓创新 教学设计_第2页
艰苦奋斗 开拓创新 教学设计_第3页
艰苦奋斗 开拓创新 教学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艰苦奋斗 开拓创新 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艰苦奋斗 开拓创新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2.使学生知道新时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创业精神,投身创业实践。3.学生能够选用历史和现实的实例,说明增强民族创新能力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对一些古代神话、民间传说、历史故事的介绍,让学生知道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代代相传。2.通过对当代中国先进人物事迹的介绍,认识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仅要有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还要有开拓创新的精神。(三)情感、态

2、度与价值观目标向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艰苦创业的先进人物学习,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教学重难点新时期推动现代化建设,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创业精神。教学方法活动探究式、事例激趣法、潜移默化法教学媒体播放机、投影仪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投影:爱因斯坦: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爱迪生: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狄更斯:我决不相信,任何先天和后天的才能,可以无需坚定的长期苦干的品质而得到成功。苏轼: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学生分析这些名言说明了什么道理。通过分析,学生应认识到:任何理想的实现都必须以艰苦奋斗为

3、前提条件。题目 艰苦奋斗 开拓创新(板书)-4-第二教育网精品教案一、代代相传的精神(板书)学生活动:讲解“夸父追日、精卫填海、铁杵磨针、凿壁偷光、大禹治水、愚公移山、卧薪尝胆、悬梁刺股”等故事。(课前准备)通过此活动,让学生知道: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勤奋勇敢、吃苦耐劳而著称于世。劳动人民也正是依靠这种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才创造出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使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巍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歌曲:《南泥湾》学生活动:思考歌曲反映的历史背景,并说明这反映了什么精神。通过活动,让学生知道:在条件十分艰苦,环境极为恶劣的战争年代,广大军民正是发扬了艰苦奋斗的

4、精神,才克服种种困难战胜了强大的敌人,赢得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学生活动:列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自己所了解的艰苦奋斗的事例。(可以是周围的人。)通过此活动,让学生知道: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本色和传统美德,是劳动人民优秀品质的组成部分,无论是条件艰苦的战争年代,还是和平稳定的建设时期,我们都不能丢掉它,仍要将其发扬光大。二、创业实践需要创业精神(板书)学生结合教材上两代“铁人”的事迹讨论:在现实生活中要不要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通过讨论,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无一不是艰苦创业精神的结晶。中国虽然比过去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

5、段,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面临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艰巨任务。我们要想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业实践取得成功,就必须使全民族树立艰苦创业的精神。三、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板书)展示图片:吴文俊、袁隆平袁隆平,中国“杂交水稻之父”。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和才华,在古老的土地上创造了非凡的奇迹——目前在我国,有一半的稻田里播种着他培育的杂交水稻,每年收获的稻谷60%源自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种子。当别人问他成功的秘诀时,他以“知识+汗水+灵感+机遇”作了精辟的回答,并且还讲了一个故事。“从1953年到1966年,我在农校一边教课,一边做育种研究,每年都去农田选种。从野外选

6、出表现优异的植株,找回种子播种,看它第二年的表现,这样来筛选具有稳定遗传优异性状的品种,这称为系统选育法,是常用的一种方法。1962年,我在一块田里发现一株稻鹤立鸡群,穗特别大,而且结实饱满、整齐一致,我是有心人,没有放过它。第二年我把它种下去,辛苦培育,满怀希望有好的收获,不料大失所望,再长出来的稻子高的高,矮的矮,穗子大小不一。这时候一般人感到失败就放弃了,我坐在田埂上想为什么失败了呢,我想到第一年选出的是一棵天然杂交种,不是纯种,因此第二年遗传性状出现分离,而如果按照那棵原始株杂交种的产量来计算,亩产能达到1200斤,这在60年代是非常了不起的——我突发灵

7、感,既然水稻有杂交优势,我为什么非要选育纯种呢?从此我致力于杂交水稻育种。”一个关系着16亿中国人吃饭问题的伟大的探索与成功,就这样由袁隆平的一个意念而开始并最终诞生了。-4-第二教育网精品教案20世纪60年代初期,一场罕见的饥荒席卷神州大地。青年袁隆平响应党的号召,和学生们一起来到黔阳县的硖州公社秀建大队支农。生产队长老向企盼地对他说:“袁老师,听说你正在搞科学试验,如果能研究出亩产800斤、1000斤的新稻种,那多好啊!我们就可以不怕饥荒了,苦日子也就可以结束了。”老队长的话又一次唤醒袁隆平蕴藏在心底的童年之梦,从那一刻开始,他将“所有人不再挨饿”奉为终生的

8、追求。为了杂交水稻,袁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