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生气通天”(五)

闲话“生气通天”(五)

ID:10023707

大小:44.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5-21

闲话“生气通天”(五)_第1页
闲话“生气通天”(五)_第2页
闲话“生气通天”(五)_第3页
闲话“生气通天”(五)_第4页
闲话“生气通天”(五)_第5页
资源描述:

《闲话“生气通天”(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闲话“生气通天”(五) 前一篇写了菩萨的几个境界,其实《首楞严经》描述了菩萨的五十五个境界,我这里只不过写了一部分。 老实说这是“上士”读的文章,一般人确实难以读懂。 文章里写到“善得中道”,“迷觉中道”。 “中道”的内涵与儒家的“中庸之道、君子之道”是一个内涵,不过《中庸》里没有明确写出来这个内涵,而《首楞严经》却谈“善得中道、迷觉中道”。 “中道”也是一种“觉”,“得了”就由不得的会被“迷住”。 文章又说:“数量消灭,迷觉中道,二无所目,明世第一地,阿难,说善男子,于大菩提,善得通达,通觉如来,尽佛境界,名喜欢地。” “中道”“中

2、脉”是两个概念,“中道得了”才能言“中脉”,“中道”“中脉”都是“觉”,只有得了才能“觉”。 写了半天还是等于没有写什么,读者是一头迷雾。 既然是喜欢地,必然喜欢,这是菩萨境界,菩萨境界只能给有缘人写出来看,乱写是不行的,什么人是有缘人呢? 这个《妙法莲华经》写的明白,《妙法莲华经》写了若干条“菩萨亲近处”,你必须知道菩萨亲近处,我们读《妙法莲华经》:  佛告文殊师利:“若菩萨摩诃萨,于后恶世欲说是经,当安住四法。 一者,安住菩萨行处,亲近处,能为众生演说是经。 文殊师利,云何名菩萨行处?若菩萨摩诃萨住忍辱地,柔和善顺,而不卒暴,心亦

3、不惊,又复于法无所行,而观诸法如实相,亦不行不分别,是名菩萨行处。 运云何名菩萨亲近处?菩萨摩诃萨不亲近国王,王子,大臣、长官。 不亲近诸外道,梵志尼犍子等,及造世俗文笔,赞咏外书,及伽耶陀,逆路伽耶陀者。 亦不亲近诸有凶戏,相扠相扑,及那罗等种种变现之戏。 又不亲近·陀罗,及畜猪羊鸡狗,畋猎捕诸恶律仪,如是人等或来时,则为说法,无所希望。 又不亲近求声闻,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亦不问讯,若于房中,若经行处,若在讲堂,不共住止。或时来者,随宜说法,无所希求。 文殊师利,又菩萨摩诃萨不应于女人身,取能生欲想而为说法,亦不乐见。若

4、入她家,不与小处女寡女等共语。 亦复不亲近五种不男之人以为亲厚。 不独入他家,若有因緣须独入时,但一心念佛。 若为女人说法,不露齿笑,不显胸臆。乃至为法,犹不亲厚,况复余事。 不畜年少弟子沙弥小儿,亦不乐于同师。 常好坐禅,在于闲处修摄其心。文殊师利,是名亲近处。 复此菩萨,观一切法空。 如实相,不颠倒,不动,不退,不转,如虚空,无所有性,一切语言道断,不生,不出,不起,无名,无相,实无所有,无量,无边,无碍,无障。 但以因缘有从颠倒生,故说常乐观如说法相,是名菩萨第二亲近处。·····。  看明白了吧?菩萨也是有一定戒律的,胡乱写是

5、不行的,谈话也要看对象,博客里是不敢明明白白的写的。今天读《黄帝内经·灵枢》客邪篇里面的一个章节:  黄帝问于伯高曰:愿闻人之肢节以应天地奈何? 伯高答曰: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 天有日月,人有两目。 地有九州,人有九窍以应之。 天有风雨,人有喜怒。 天有雷电,人有声音。 天有四时,人有四肢。 天有五音,人有五脏。 天有六律,人有六腑。 天有冬夏,人有寒热。 天有十日,人有十指。 辰有十二,人有足十指、茎垂以应之,女子不足二节,以抱人形。 天有阴阳,人有夫妻。 岁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五节。 地有高山,如有肩膝。 地有深谷

6、,人有腋腘。 地有十二九水,人有十二经脈。 地有脉泉,人有卫气。 地有草蓂,人有毫毛。 天有昼夜,人有起卧。 天有列星,人有牙齿。 地有小山,人有小节。 地有山石,如有高骨。 地有林木,人有募筋。 地有聚邑,人有腘肉。 岁有十二节,人有十二节。 地有四时不生草,人有无子。 此人与天地之应也。  另外应该结合《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  惟贤人上配天,以养头,下配地,以养足,中傍人事,以养五脏。 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 风气通于肝。 雷气通于心。 谷气通于脾。 雨气通于肾。 肠胃为海。 九窍为水注之气。 以天地之阴阳,阳之汗,以天地之雨

7、名之,阳之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暴气象雷,逆气象阳。 故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  我们说“生气通天”,就是五脏通“头”,所谓天地人之通,就是足、五脏与头之间的相通。这里包含了十二经脉、脏腑之间的经脉、十二经筋等。《首楞严经》菩萨亲近处给我以警示,不能随便乱写乱传。 我只能写一些《黄帝内经》之密了。 《黄帝内经》曰:“天有阴阳,人有夫妻。”想明白阴阳,就必须知道夫妻之事,也就是所谓的“人事”。 这个问题也是《首楞严经》里面的警示,不亲近比丘、比丘尼。因为他们不知道“人事”。 不亲近处女、寡妇,因为谈人事处女不

8、知道,谈人事寡妇已经失去了那个机会。 “中道”即“中庸之道”,《中庸》对于“中庸之道”说的非常清楚,《中庸》曰:“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