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同步练习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同步练习

ID:10042639

大小:23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22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同步练习_第1页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同步练习_第2页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同步练习_第3页
资源描述: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同步练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章第三节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同步练习1:小麦生长的后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其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用于籽粒的生长和发育,该期间小麦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A.光合作用B.蒸腾作用C.果实的生长发育D.秸杆的生长发育2.如图所示,天平两端托盘上的盛水烧杯内各插有1根树枝,且两根树枝的树叶一多一少,开始时天平两端平衡。现将此装置移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发现天平左侧上升。产生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植物的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分解作用3.移栽植物时往往暂时出现萎蔫现象,这是由于( ) A.水分的输导受到阻碍 

2、B.一些根毛和幼根折断,降低了对水分的吸收能力 C.没有及时浇水 D.一些根毛和幼根被拉断,降低了无机盐的吸收4.关于蒸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气孔是蒸腾作用的“门户” B.提高空气湿度,调节气候 C.空气湿度大,可促进蒸腾作用 D.促进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5.森林地区,常常形成独特的“小气候”,降雨量较多,其主要原因是( )A.呼吸旺盛,产水多 B.根系保持水土,蓄水多 C.蒸腾作用使大气湿度增大D.光合作用强,释放的水蒸气多6.一株玉米在生长旺盛时,一天要吸收几千克水,这些

3、水绝大部分用于( )A.蒸腾作用  B.构成细胞   C.光合作用    D.呼吸作用7.蒸腾作用时,水分是以什么状态散失的()A.液态B.气态C.固态D.都不是8.蒸腾作用发生的部位是()A.根、茎、叶B.叶、叶柄和幼嫩的茎C.所有器官D.花、果实、种子9.控制蒸腾作用强弱的结构是()A.保卫细胞B.气孔C.叶片D.根毛10.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是()A.促使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B.增加植物表面的湿度C.促使分解体内的有机物D.降低植物体内的水分11.关于蒸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蒸腾作用能带动植物体对水分的吸收以

4、及水和无机盐的向上运输B.蒸腾作用的结果是把植物体内的水全部散失掉C.蒸腾作用只有在炎热的夏天才会表现D.蒸腾作用晚上要比白天旺盛12.下列哪项与水分的蒸腾作用无关()A.促进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B.促进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C.促进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D.降低植物体的温度13.你认真做“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没有?请结合图“叶片的结构示意图”填空。(1)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和气体交换的“窗口”是。(2)请你在右下框中画出一对保卫细胞张开状态的示意简图。14.取四株大小相同且叶数相同的嫩枝,在有光照的正常条件下,依下图(

5、1)所示的方法进行处理:实验开始时,先将各个装置的质量调整至80g,其后每隔4h记录各个装置的质量变化。实验结果用下面曲线图(2)表示:(1)曲线工代表_________组装置的质量变_________化,原因是_________。(2)曲线Ⅱ代表_________组装置的质量变_________化,理由是_________。(3)曲线m代表_________组装置的质量变_________化,原因是_________。(4)由上述实验结果得出①_________;②_________。(5)实验中水面上放油的目的是

6、_________。15.右图是研究植物散失水分的四个实验装置,将A、B、C、D四个实验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2个小时。请分析回答:(1)A、B两个装置中,能证明塑料袋壁上的水珠由植物体散发出的是装置。(2)C、D两个装置中,塑料袋壁上的水珠较多的是装置。通过这组实验可以得出结论: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植物蒸腾作用散失大量水分,因此大面积植树造林可以(填“提高”或“降低”)大气的湿度。(3)若C装置中,锥形瓶内的水滴有红墨水,一段时间后取出枝条纵切,可发现枝条纵切面上被染红的部分是。参考答案1.B2.C3.B4.C5.C

7、6.A7.B8.B9.B10.A11.A12.C13.(1)气孔(2)略14.(1)C、DC枝条气孔被凡士林封闭,D枝条去掉叶片,二者都无法进行蒸腾作用(2)B叶片的下表面涂上凡士林,下表皮气孔封闭,不能进行蒸腾作用,上表皮气孔未封闭仍能进行蒸腾作用,散失部分水分(3)A叶片未作处理,上、下表皮的气孔未封,蒸腾作用旺盛,散失的水分较多(4)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行气孔是水分散失的门户(5)防止水分蒸发15.(1)A(2)C叶提高(3)本质部(“导管”或茎的“中间部分”均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