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商鞅变法复习

高二历史商鞅变法复习

ID:10050574

大小:214.4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22

高二历史商鞅变法复习_第1页
高二历史商鞅变法复习_第2页
高二历史商鞅变法复习_第3页
高二历史商鞅变法复习_第4页
高二历史商鞅变法复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商鞅变法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二商鞅变法学案【教学目标】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教学重点】1、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具体措施。2、分析商鞅变法的特点以及所体现的时代特征。3、从商鞅变法的结果分析这场变法的历史作用。【知识结构】目的:富国强兵措施:经济、政治、军事、社会风尚(具体作用)影响:使秦国富强,为后来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性质: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背景大动荡分封制趋于瓦解,诸侯纷争。大融合各民族之

2、间走向融合,国家出现统一的趋势。大变革经济上:铁犁牛耕出现,生产力发展,封建土地私有制产生。政治上:为满足新兴地主的政治需要,实现富国强兵,各国纷纷变法。思想上:“百家争鸣”商鞅变法【教学过程】一、商鞅变法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融合和大变革时期。1、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趋于瓦解,诸侯纷争。2、春秋战国时期各民族之间走向融合,国家出现统一的趋势。3、春秋战国时期也是大变革时期。在经济上,随着铁犁牛耕出现,生产力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封建土地私有制也随之确立起来,出现了新兴地主阶级。在政

3、治上,为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实现富国强兵,各国纷纷变法。在思想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而法家思想顺应了时代的需要成为变法的思想理论武器。这一时期法家的代表有商鞅等人。二、商鞅变法的时间:第一次公元前356年第二次公元前350年三、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法家理论四、商鞅变法的目的(宗旨):富国强兵五、商鞅变法的性质: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六、商鞅变法的措施:1、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2、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改革①废井田,承认土地私有。①实行什伍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②推广县制

4、③统一度量衡③制定秦律3、提高战斗力的军事改革:奖励军功,实行军功爵制。4、加强思想控制的文化改革:“燔诗书而明法令”5、改革旧俗:“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七、商鞅变法的特点:实行最彻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长久;影响最深远。八、商鞅变法的结果: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九、商鞅变法的作用:1、经济上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促进了秦国农业生产。2、政治上封建国家机器更加健全,有利于中央集权制度形成。3、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使秦国在兼并战争掌握了主动权。总之,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秦统一

5、六国奠定了基础。十、商鞅变法的局限:1、轻视教化,严刑峻法。2、加重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3、未与旧制度、文化划清界限(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4、文化高压政策,压制工商业对后来的秦朝产生了消极影响。【课堂反馈】1、1、有关商鞅变法的两幅图片2、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史记商君列传》3、“自古趋民在诚信,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王安石《咏商鞅诗》请回答:(1)商鞅为什么要“城门立木”?为什么要“舌战群雄”?舌战会争论什么?(2)为什么会出现“商君相秦十年,宗室

6、贵戚多怨望者。”的局面?这对后来的变法会产生什么不利的影响?(3)王安石自己也是改革家,他从商鞅变法中得到了怎样的启发?王安石的诗主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商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秦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缪(miao)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收为奴。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史记·商君

7、列传》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避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师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孝公已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之仇也,愿大王图之。”——《战国策·秦策一》材料三、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8、—《前汉书·食货志》材料四商君相秦十午,宗室贵戚多怨望者。……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史记·商君列传》回答:(1)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变法法令得以推行的原因何在?(2)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句)(3)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商鞅变法产生了哪些主要的社会影响?(4)据材料四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有何认识?参考答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