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庄子“自然无为”思想中的美学意义

浅谈庄子“自然无为”思想中的美学意义

ID:10068130

大小:2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5-23

浅谈庄子“自然无为”思想中的美学意义_第1页
浅谈庄子“自然无为”思想中的美学意义_第2页
浅谈庄子“自然无为”思想中的美学意义_第3页
浅谈庄子“自然无为”思想中的美学意义_第4页
浅谈庄子“自然无为”思想中的美学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庄子“自然无为”思想中的美学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庄子“自然无为”思想中的美学意义摘要:“自然无为”是庄子思想中的重要概念,最早由道家创始人老子提出,并将其作为一种治术。到庄子这一哲学思想中包含的治世的含义逐渐减少,向无为适性的隐逸思想方面发展。现代的一些艺术创作中也将自然无为的思想运用其中,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从而体现出“自然无为”思想蕴含的美学意义。关键词:庄子自然无为美学意义1“自然无为”的内涵庄子的“无为”包含着对人生的指引。即人的生活也要遵从“无为”之道。这种“无为”之道,就是顺其自然,按照人的自然本性,以适应人的生命自由本质,也就是不去违背本性自然,扭曲真性而强作妄为。1.1道家的自然观6道家所说的“

2、自然”与现代意义中的客观自然界不同。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作为老子的精神传人,其美学思想首先表现为对老子美学的继承。对万物来说,“道法自然”就是物法自然,天地万物都自然而然地顺着自己的本性变化,顺循大道而行。老子的自然观被庄子继承和发展,庄子在人生中引入了老子创生万物的自然之道,同时将此作为通往自由的审美境界。在庄子看来,天道成就自然美,这种美才是最朴素、率真的美。所谓朴素,通常情况下就是纯任本性,不经过任何的雕饰,也就是合乎“道”的本意。所谓率真,就是率性的自然,对自己的真情实感进行表述,进一步使自己的本性适应自然之“道”的本性。因此,以

3、自然为宗才是庄子的美学思想,在对天地万物、人性、艺术的看法之中普遍地表现了其自然观。1.2道家的无为观道家的“无为”思想源自于老子。老子将“无为”思想当作一种治术,而庄子所阐述的“无为”思想中包含较少的治世之义,反而逐渐向隐逸的思想方向发展。“无为”是庄子的主要哲学思想,“无为”是超越“人为”而达到的“无不为”,不是对社会的冷漠,而是庄子对社会人生的极大关注。庄子的“无为”包含着对人生的指引。即人的生活也要遵从“无为”之道。这种“无为”之道,就是顺其自然,按照人的自然本性,以适应人的生命自由本质,也就是不去违背本性自然,扭曲真性而强作妄为。庄子在强调保持自然本性的同时

4、,也强调了自由,强调了真美与自由的统一,没有自由,就谈不上自然本性之美。在这里,庄子以“道”的立场破除了以人为中心的狭隘实用的立场。2“自然无为”思想包含的美学意义6庄子用艺术化的形态来表现深刻的形而上的理性玄思,对于他所追求的自由主义的理想王国,其描绘手法主要是想象、虚构、夸张、拟人等,通过这些手法进一步抒发对现实社会的否定。在现实生活中,庄子的物象是无法找到的,通常情况下在超现实意义上,这些才是最真实的。通过对非现实性的虚幻进行描写,并没有使人们感到虚假丧真,相反却更具感染力。尽管庄子笔下的人形象丑怪,但是这些人并没有自暴自弃,自身的心智并没有让萎缩的残体进一步侵

5、蚀。在价值取向方面,他们与众不同,并且追求形体之外具有更高价值的东西,对于整体的人格生命给予了高度重视。庄子一方面在心物之间用创造感性、理性的心灵使自己进退自如,另一方面通过对物象世界的理解,进一步使物的语言、自性等成为人语和人性的隐喻。对于社会现象来说,自然才是最真实的,同时对应的自然美也是率真之美,相反,虚伪矫饰就是美的对立面,例如,西施经常心疼,通过捧心颦眉进一步缓解自身的痛苦,这种行为可以说是一种本能或自然,更加富有真情实感,其行为反而更添其美;反之,那些摹仿她的女子,同样也是捧心颦眉,但并不是出于本能和自然,充其量只是矫揉造作,装腔作势,进而违背自然,朴素的

6、本性在一定程度上也被丧失。所以,在《庄子・天运6》有:“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契妻子而去之走。”在庄子看来,朴素才是一种真正的美,这种美被庄子极力推崇,从本质上说,朴素在于自然无为,这种朴素是人们的思想复归精神家园的一种表现,是一种自然的状态。在《庄子・山木》中,有:“既雕既琢,复归于朴”,在喧嚣的世界中,当人们游走奔波,劳心劳力,蓦然而返时,才会发现生命本初的纯真与安然才是美的最高境界。3艺术实践中自然之道的表现《庄子》一书中讲技艺是为了说明履道者的自由境界,是以技驭道。当技艺达到出神入化的极致,也就进入精神自由的审美境界,这种对必然的把握,要经过

7、艰苦的实践,从根本上说,还是顺应自然、虚静体道。就艺术而言,就是他提倡的“天籁”“天乐”。另外,庄子的“津人操舟若神”等寓言故事,都揭示了艺术实践顺道而行从而超越技术的物质性、功利性而进入自由境界的过程,而庖丁解牛“依乎天理”、“因其固然”正是顺任自然的表现。只有在这种坐忘的绝对自由的无意识的状态中,人在精神上才能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在这样的境界里,人才能达到最高的审美境界――对本体美的把握。这就是以他的自然与树木的自然相契合,从而创造出凝神的�来。这种超功利的审美心态,也是中国古典美学关于创作的重要理论。4庄子美学思想的地位6美之所以在庄子哲理中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