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

ID:10069355

大小:2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23

浅谈小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_第1页
浅谈小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_第2页
浅谈小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_第3页
浅谈小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_第4页
浅谈小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小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提高国民素质是当今社会的一项长期而又艰巨,任重而道远的任务。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端正教育改革方向,尽快做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一、提高学生数学素质,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1.提供形象材料,丰富感知低年级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经验,感性知识贫乏,不容易形成某些事物的表象,所以教学过程中必须让他们运用多种感官,丰富感受,积累表象材料。如,数学重量单位(克、千克)、时间单位(时、分、秒)、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以及一些几何初步知识时,丰富感知就显得尤为重要。如,让学生亲手掂一掂2袋精盐(或2袋洗衣粉)重1千克,1分2分

2、币重1克,一个鸡蛋约重50克,一只母鸡约重3千克。(可以让学生回家掂)那么学生在选择正确的重量单位时,就可以区别其他物品的重量与这些物品的重量,从而选择合适的单位。如,一个苹果约重150(),一个南瓜约重3(),一袋大米约重50()。反之,只凭语言讲解,学生没有亲身体验,加上感性认识不足,就会出现一袋大米约重50克,一个苹果重50千克这种笑话。所以说思维的培养必须以表象材料为基础。2.借助操作,帮助思维展开5数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抽象性。而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要使他们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单凭教师语言阐述难以达到。因此,我们要

3、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观察、操作、感受,把抽象的思维“物化”为视觉表象,再“内化”为智能。例如,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可以让学生反复摆学具,边摆边回答老师的问题。这样边摆边说,反复感知,使抽象的思维过程具体化、形象化,为后面例题的教学铺路。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不可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1.培养学生与数学教师的情感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建立融洽、亲密的师生关系,形成互尊、民主的真挚感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期望值,不妨来一个民意测验:“你喜欢什么样的数学老师”,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期望的,老师力求做好。久而久之,实现师生情

4、感向数学学科情感转移,学生表现出勤奋、自觉。2.充分利用数学知识的情感色彩5概念结论的形成、公式的推导、算法、算理无不充满着趣味因素。如“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的教学,学生掌握了定律后并初步应用后,让学生计算“1+2+3+…+99+100”这个题目,在学生兴趣正浓,余味未消时,给大家讲高斯的故事。鼓励大家也都像他一样善于动脑思考,这时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是内在情绪高涨,充满了自信心和探索精神。3.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讲求教学艺术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启发性的问题,层次鲜明,形式多样的习题设计,均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所谓课上得有趣

5、,这就说,学生有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到、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类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三、提高数学素质要辩证地认识思维定式思维定式是指人们用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它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具有两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1.发挥思维定式的积极作用,促进学习的正迁移思维定式的积极作用,常常表现为在收集信息的环节上,按照一定的思维进行思考,促进正迁移的产生,使问题迅速得到解决。因此,教学中常常表现为利用旧知识获取新知。这里思维定式的积极作

6、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5(1)定向。即确定探索新知或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向。例如,教学“10以内加减法”开始教学得数是2、3的加法,主要想数的组成,教相应的减法时,想数的分解,学生形成了顺向思维定式,并在4、5、6…的加、减计算中得到巩固与强化。与此同时,从4的加、减法开始,进行加、减同教,学生又学会了算减法想加法的方法形成了逆向思维定式。这样,不仅为学生拓宽了思维的方向与角度,而且沟通了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提高了计算的正确率。(2)定法。即确定学习的方法,其中包括巩固旧知、获取新知、形成智力技能……例如,学生学习了多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既有帮助学生熟

7、练运算多位数加减法,也为理解小数加减法和分数加减法算理、算法打下了基础,提高了学习效率。(3)定序。即确定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一般步骤或顺序。例如,解答复合应用和列方程解应用题都有四个步骤,反映了解答应用题的一些规律,有助于学生形成有序的思维定式。2.克服思维定式的消极影响,防止负迁移学习惯性思路与解决具体问题的途径相悖时,往往产生负迁移,使思维受阻。其原因为:一是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初步发展时期,对问题的判断往往没把握,容易受到不同判断的干扰。二是教师教学策略的失误。如果教师对教材钻研不够,对学生实际了解不够,往往导致教学的片面性,如根据个别“关键

8、词语”确定算法,以记忆代替思维,养成学生一种呆板、机械的思维习惯,当新旧问题形似质异时,使后继学习步入误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