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材的创造性使用

浅谈小学数学教材的创造性使用

ID:10069787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5-23

浅谈小学数学教材的创造性使用_第1页
浅谈小学数学教材的创造性使用_第2页
浅谈小学数学教材的创造性使用_第3页
浅谈小学数学教材的创造性使用_第4页
浅谈小学数学教材的创造性使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数学教材的创造性使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小学数学教材的创造性使用摘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的现行教材,力图通过教材的编排形式的变革来带动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新教材是实施新课程的重要载体,它的使用问题成为能否实现教与学转变的一个关键。在课改中对于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实践,并体悟出了六个字:“挖掘、活化、充实”,以此六字真言理解教材、把握教材,使教材在教师手里得到了创造性的使用,他很好的改变了教师的教,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学回归了主体和本位。关键词:挖掘活化充实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2、号:1674-098X(2014)03(b)-0124-01课改以来,实验教师有了明显的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意识,同时也有一种畏惧心里,教材是专家们智慧的结晶,我们作为一个普通教师是否有这种能力去创造;还有的教师认为创造性使用教材,就是更换教学内容,调整教学顺序。但经过一段的学习、实践和领导们的指导之后,教师认识到创造性使用教材的重点不再于创造教材,而在于创造性的使用。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呢?该文将对此问题进行分析。1挖掘――6就是挖掘教材中隐含的东西,这样才能为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搭建起平台(1)要挖掘文

3、本中教材的编写意图或隐性目标。在教学“测量”这一课时,教材中提示的第一项活动是“桌子有多长”,叫学生利用手掌或其他方法测量课桌、讲台的长度,显然这样安排的目的是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人手,在实际操作中使其体会到统一尺度的必要性。可在实际教学时,有的老师却把这一活动改放在练习中,上来就讲尺子刻度的认读,尺子的使用方法、作用等等。像这样的创造性使用教材,说明教师在对内容进行调整的时候,并未对课程标准、教材进行充分地研究,没有完全领会教材编排的意图,对教学目的、目标的把握不明确。6(2)挖掘文本背后动态的东

4、西或过程性东西。教材当中呈现的内容都是静态的或结果性的内容,那么由表及里、由静到动、由结果到过程要进行细致的分析。比如: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第二课时,冀教版教材选取的交通信号灯为素材,让学生了解有关红绿灯知识以及红绿灯的变化规律,虽然信号灯是我们上街经常看到的东西,有的学生在生活中了解了一些这方面的知识,但日常生活中学生很少看留意交通信号灯变化的整个过程,于是我们在处理教材时就突出了两点,一是安排了让学生课前向家长了解有关红绿灯的一些知识,并且有条件的同学,可由家长带领亲自到十字路口看一看红绿灯

5、这样的活动,来丰富学生有关信号灯的知识。二是用录像给学生提供了交通信号灯真实的变化过程,将教材提供的静态的素材变成动态的场景,让学生观察。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拉近了教材与生活之间的距离,丰富了学生的认识,为学生主动参与提供了良好的铺垫。(3)挖掘文本中所蕴含的理念或思想。比如在教学《分类》这一课时,兔博士有一句提示语:“按自己确定的标准分一分”这句话就渗透着一种辩证思想,学生既可以按大小分,还可以按颜色分,还可以按形状分,只要学生按自己确定的标准,分的有道理就行,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体验一下不同标准的多

6、样性,和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如果我们在挖掘教材的时候忽视了这种思想,只要求学生按统一的标准去分,那么就桎梏了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2活化――就是活化教材。这是使教与学方式得以转变的有效途径(1)勇于实践,敢于质疑――体现“科学性”《标准》的总体目标在情感与态度第四点中提到“要培养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要培养学生这样的情感与态度,教师首先应6该转变观念,由教材的“执行者”变成教材的“决策者和创造者”。不迷信教材,细心揣摩,勇于否定教材、重组教材,还教

7、材内容于科学性。如: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出现了这样一个例题,数一数杯中的花生米有多少粒(满满一杯),先估计一下再数。像这样的一杯花生米足有2、3百粒,就是用一次性的纸杯还要一百七八十粒,那么我们在教学100以内的认识的时候也像书中那样呈现学习材料是否合适。(2)精心设计,贴近学生实际――体现“生活性”A:注重从生活背景中引入新知。小学阶段的绝大多数教学内容都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背景。找到了每节课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点”,也就找到了课堂教学的“切入点”。B:注重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引导学生把所

8、学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数学素养,并使其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比如:在教学《时、分、秒》时,教师创设了龟兔赛跑的情景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教师设计了到超市购物的活动情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人民币,学会使用换算人民币。讲《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教师将干巴巴的教学内容寓于教师带学生去旅游让学生选择旅游路线计算所用时间的活动情景中。这一切教学方式的转变都会带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3)知识展开,经历过程――体现“探索性”6《标准》要求“教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