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微出血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及意义

脑微出血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及意义

ID:10087802

大小:5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25

脑微出血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及意义_第1页
脑微出血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及意义_第2页
脑微出血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及意义_第3页
脑微出血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及意义_第4页
脑微出血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及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脑微出血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及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脑微出血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及意义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07-21 发表评论 分享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许多学者开始关注和研究脑微出血(cerebralmicrobleed,CMB)现象,CMB正在成为脑小血管病的重要表现及诊断标志,可能引起急性神经功能障碍,并可能成为脑卒中发生或复发、抗栓治疗后出血转化、血管性认知障碍和痴呆的预测因素。CMB的诊断标准CMB的发现,得益于磁共振新技术的应用。目前,广泛采用的有梯度回波T2加权成像及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两者对出血或血液中的脱氧成分极为敏感,极

2、大地提高了CMB的检出率。目前,较为公认的CMB诊断标准为:(1)T2*WI上低密度信号缺失灶。(2)圆形或卵圆形。(3)边界清晰。(4)体积小(2~5mm或2~10mm)。(5)病灶至少有1/2被脑实质环绕。(6)常规T1、T2序列较难显示。(7)临床病史可除外脑外伤所致弥漫性轴索损伤。(8)除外其他具有相似影像学表现的情况(如钙化、海绵状血管瘤、小血管流空影等)。CMB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研究显示,CMB周围存在脑组织损害,除了直接引起周围组织的结构损害,CMB还可能干扰邻近神经元的功能或影响皮质电活动,为其所致临床表现

3、提供了可能的解释。绝大多数报道认为,CMB缺乏急性临床表现,但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并尝试用CMB解释某些急性发作性或持续性症状。Watanabe和Kobashi报道了1例因中脑CMB形成导致核上性眼肌麻痹的患者,认为即使单个CMB在脑功能区急性形成也可能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Roeh等报道6例出现发作性神经功能障碍的脑淀粉样血管病患者,其中4例对抗癫痫药物反应良好,2例在抗血小板治疗后好转。Simonsen和Nielsen发现1例高血压患者的CMB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样表现之间的联系。Charidimou等对172例

4、脑淀粉样血管病患者的研究显示,约14%的患者出现短暂性局灶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刻板性阳性(先兆偏头痛样)或阴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样)症状反复发作,具有高风险向症状性脑叶出血转化的特点,但经研究未发现上述发作性症状与CMB存在相关性。对于具有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表现的老年患者,行CMB检测可能有助于鉴别诊断,但由于缺乏确凿的证据,故通常对此种患者的合理治疗方法(抗栓、抗癫痫或降压等),有待进一步研究。CMB在健康老年人群中,随年龄增长发生率逐渐增加。Poels等对健康老年人群的随访发现,CMB的发生率由基线水平的24.4%增

5、加至随访结束(平均3年)时的28.0%,基线CMB的存在预示着新发CMB的出现。Goos等73对记忆障碍患者的随访观察(平均2年)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相对于急性神经功能缺损,CMB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主要在于其累积效应及预示小血管病的进展。CMB随时间推移其数目不断累积,与其后的神经功能障碍、不良临床结局密切相关。CMB的临床意义CMB与脑卒中的发生和复发CMB在复发性脑卒中患者中,较初次脑卒中患者更为常见,提示其可能反映了脑血管病的进展。作为脑小血管病出血倾向的生物学标志,CMB是原发性脑出血(ICH)的危险因素。Gr

6、eenberg等对脑淀粉样血管病患者进行的前瞻性观察发现,基线CMB或出血灶的数目,是脑叶ICH风险增加的预测因素。多项针对亚洲人群的前瞻性研究中,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脑梗死患者的CMB与脑卒中风险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这些研究的结论相似:伴有CMB(尤其是多发CMB)的腔隙性脑梗死或其他类型脑梗死患者,脑卒中复发的风险增加,再发脑卒中事件主要是ICH。但也有学者发现,CMB患者的复发性血管事件主要是脑梗死而非ICH。上述研究结果的差异,可能与人种有关。Bokura等对2102例健康老年人追踪随访发现,即使在健康老年群体中,

7、CMB的存在亦预示着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分别增加5倍和50倍。提示存在CMB的老年人,应严格控制危险因素以预防脑卒中发生。CMB与抗栓治疗CMB与抗凝药物相关性ICH 随着华法林被广泛地应用于心源性栓塞的预防,抗凝药物相关性ICH发生率在10年间增加了近5倍,在所有ICH中约占15%。由于为血液病理性脆性小血管外渗提供了直接证据,故CMB可能是抗凝药物相关性ICH的预测因素。一项对768例抗栓治疗者的调查显示,存在基线CMB可能预示将来发生ICH的风险增加近12倍。Naka等研究认为,CMB的存在增加抗凝药物相关

8、性ICH的风险,87%的华法林相关性ICH患者可检测到CMB。Lee等指出,与应用华法林而未出现ICH者比较,华法林相关性ICH患者存在更多的CMB。研究显示,华法林相关性ICH患者与自发性ICH患者比较,CMB在前者中更为常见。目前的研究均认为,CMB与抗凝药物相关出血风险增加有关。但对有明确抗凝治疗适应证的CMB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