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教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教

ID:10089577

大小:26.5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5-25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教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教学设计总论【学习目标】1.熟练诵读课文,背诵《六国论》。2.体会本单元散文“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的结构特点。3.了解各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及作者身世,理解作品中表现的情与理。【课时安排】8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活动内容】1.学习“赏析指导”,理解本单元散文的写作特点。2.结合注释,疏通《六国论》一文的意思。【活动过程】一、阅读“赏析指导”,理解本单元课文的“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整体特点。二、学习探究1.结合注解,梳理《六国论》一课的词语。准确理解课文意思,做学案“积累整合”部分。2.找出文中表明中心论

2、点的句子。3.分析本文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论证的。4.思考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第二课时【活动内容】自主赏析《六国论》并探究其主旨【活动过程】一、理清作者思路,弄清论点和论据的关系,以及论证方法。二、诵读课文,分析文章是如何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的。三、体会本文论点鲜明、论证严密、结构严整的特点。四、阅读苏洵《六国论》和李桢《六国论》,及有关历史资料,谈谈你对六国灭亡原因的看法,写一篇小论文。第三课时【活动内容】自主赏析《伶官传序》,疏通课文意思,理清文章思路。【活动过程】一、结合注释,参考工具书,疏通课文语句。准确理解课文意思。二、熟练诵读,理清

3、文章思路。完成学案“学练平台”部分。三、明确文章中心论点,分析本文怎样用例证法和对比论证法来论证中心论点的。第四课时【活动内容】自主赏析《伶官传序》,品味其语言,领会作者的写作目的。【活动过程】一、熟练诵读课文,仔细体会本文语言的三个特点:语言委婉,气势充沛;文笔酣畅,波澜起伏;平易自然,简约凝练。二、与《六国论》进行比较阅读,领会作品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三、熟记并理解本文引用的名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四、讨论本文的观点及名句中传达的思想对我们今天是否仍有指导意义。写一篇小论文互相交流。第五、六课时【活动内容】自主赏析《祭十二郞文》,了解祭文的特

4、点,品味其语言,体会其感情。【活动过程】1.熟读课文,读懂文字,对课文内容有较为准确、清晰的了解。2.梳理课文层次脉络,感悟课文的抒情基调。3.鉴赏韩愈散文边诉边泣,于叙事中抒情的艺术手法。4.体会作者融于字里行间的至真至切的亲情。学习通过日常琐事的记叙表达对亡人的痛惜和怀念之情的写法。5.品读第五段,理解虚词在表达思想感情上的作用。6.本文作为一篇优秀的古代散文,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试归纳其艺术手法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7.查看比较其他作者写的祭文(如袁枚《祭妹文》、欧阳修《泷冈阡表》),掌握本文的写作特点。第七课时【活动内容】自主赏析《文与可画

5、筼筜谷偃竹记》,并探究其主旨。【活动过程】1.结合注解,参考工具书认真疏通本文语句,准确理解课文意思。2.思考“探究讨论”中第一题,体会本文“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的写作特点。3.读学案“拓展应用”部分的文段做练习,理解领会作者与文与可之间的深厚情谊。4.积累苏轼的文章和诗词名篇,体会其写作特点,感受其开阔的胸襟。第八课时【活动内容】单元主题活动【活动设计】活动一:比较阅读《六国论》和《伶官传序》(或《祭十二郞文》和《祭妹文》),分析其异同,看看是不是比分别阅读有更多收获。把自己比较阅读的心得写下来。活动二:回顾本单元课文,体会它们紧紧围绕中心取材、“

6、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的特点。模仿其中一篇文章的写法,自己写一篇小论文或抒情性的文章互相交流展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