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

ID:10101566

大小:31.5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5-25

基于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基于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摘要]文章分析了构建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梳理了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的问题,提出应建立科学的培养目标模式,构建“一体化”的培养结构模式,实行产学结合教育模式,构建科学的课程结构模式,以此促进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关键词]中职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作者简介]洪少华(1957-),男,湖北黄冈人,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湖北武汉430065)赫焕丽(1979-),女,河南西平人,咸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湖北咸宁4

2、37100)[课题项目]本文系2013―2014年湖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课题“中高职业教育衔接学制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2013A008,课题主持人:洪少华)[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0-0031-02一、构建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构建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91.构建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是社会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当前在以科学发展为时代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背景下,建设结构优化、技术先进、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

3、产业体系已列入“十二五”规划之中。产业结构决定了人才需求,因此,构建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是社会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和新任务。2.构建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经历了辉煌的发展阶段,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发展输送了大批优秀的技术人才。但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社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越来越高,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型人才狭隘的发展空间严重阻碍了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迫切要求构建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以提升职业教育层次,拓宽技能型人

4、才的上升渠道。可见,构建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3.构建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建设以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为基础的学习型社会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影响世界教育发展趋势的重要思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在2020年前,将我国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因此,构建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是顺应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的,是满足公民个人成长发展和终身学习的现实需要的。(二)构建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91.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同向。关于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

5、,1979年6月,国家教委(现教育部)发布的《全日制中等专业学校工作条例》(征求意见)中规定为:“具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具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拥护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立志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为人民服务;逐步树立无产阶级的阶级观点、劳动观点、群众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具有相当高中文化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掌握本专业现代化生产所需要的理论、专业知识和实际技能,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健全的体魄。”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对培养目标又突出强调中职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要加强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由此,可将中职的培

6、养目标概括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关于高职培养目标,1985年10月,国家教委办公厅印发的《三所高等技术专科学校座谈会纪要》中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可以概括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级技术(技艺)人才。比较中职和高职的培养目标,可以清晰看到,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是同向的,是相互紧密衔接的两个阶段,它们只在程度上有深浅区别,在类型上是没有区别的。2.中高职人才培养理念同源。无论中职或高职教学,都严格遵循着实践性、直观性、科学性,产学结合

7、等理念,即中职和高职培养理念是同源的。93.中高职人才培养教师和教学资源同类。第一,师资队伍特征同类。中高职教师具有相当的文化素质和能力。两者都必须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有较高的文化修养,精通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各种专业知识,熟练掌握本专业的技术技能,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具有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推广科学技术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市场经济意识和人才市场预测能力。中高职院校都必须具有“双师型”师资队伍。中高职教师都必须掌握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规律,熟悉职业技术教育学、职业心理学、专业教学法,有较强的操作示范能力和实用教育的组织管理能

8、力。第二,教学设施同类。与普通教育相比,中高职教育都建立了一整套能够满足教学需要的教学设施,具有配备相应的专业仪器设备或图表的专业教室;具有校内外比较完善的实践教学基地或室内演练场所;具有与生产现场接轨的模拟和仿真教学设施。二、构建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