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

ID:10114183

大小:3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6-10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_第1页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_第2页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_第3页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_第4页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专题四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注意课本中不列入高考范围的内容:夏、商、西周的文化(推断:"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问题的重要性稳定上升)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一)基本内容及其发展变化(天文历法、农业和手工业专著、医学、数学、物理学、建筑学、地理学、矿冶学、四大发明等)1.天文历法:夏朝→商朝→春秋战国→东汉→唐朝→北宋→元朝2.农业、手工业(技术、专著):1)农业生产技术(工具)的改进2)手工业生产技术(工具)的改进3)有关专著:战国→北魏→北宋→明朝3.医学:战国→秦汉→唐朝→明朝4.数学:春秋→两汉→南北朝5.物理学:(战国)6.建筑学

2、:战国→隋朝→唐朝→明朝(秦长城、明长城、明营建北京)7.地理学:8.矿冶学(技术)9.四大发明:(发明或改进(人、时期)、传播、影响和意义)1)造纸术2)印刷术3)指南针4)火药(二)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史上的地位-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BC16――AD17世纪)1.商朝文化在世界古代史上的重要地位(疆域、青铜器制造、文字、天文历法等)(略)2.秦汉文化在世界史上的重要影响力("丝绸之路"的开通及影响、China、"汉人"、"汉学"的来历等)P473.唐文化博大精深、全面辉煌、泽被东西、影响深远("中华文化圈"、"唐人街"等的来历)

3、P914.宋元文化高度繁荣,对人类文明影响重大(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完善和传播)P118(三)关于中国古代科技的几个认识1.总体发展特点:成就辉煌、长期领先、泽被东西、影响深远2.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主要原因(参见材料"第10课·发展原因")1)社会条件:(1)国家统一、疆域辽阔(2)统治者在人、财、物等方面的投入(3)社会安(稳)定2)物质条件(基础):社会(封建)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进步)3)直接原因:古代人民(体力、脑力劳动者)的辛勤劳动和创新精神4)思想条件:(1)社会教育的发展、思想观念的更新(2)"农本"思想受到统治阶级

4、重视(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学等)5)民族条件:(1)中外民族之间的物质文化交流(2)中华民族内部:各民族间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的持续和不断加强3.中国古代科技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主要原因:5(上)+2(下)′1)清朝之前,中国历代统治者大都实行了开明(对外开放)的外交政策,中外文化交流不断,中国人民吸取了外来优秀文化的精华2)中华民族具有勤劳、刻苦钻研、重视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富于智慧和创新精神4.明清时期中国科技文化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1)中国落后的原因(参见P132"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1)腐朽的封建剥削制度和传统

5、的重农抑商政策:阻碍和压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科技发展缺乏物质基础和动力(2)封建闭关政策:使中国失去外贸主动权,隔绝了中外文化的交流(3)文化专制主义、政策("八股取士"、"文字狱"):使中国科技文化发展失去了客观(教育、人才、社会氛围等)条件2)西方领先的原因:(1)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科技文化的发展积累了物质基础、提供了发展动力(2)文化开明主义的流行:"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的兴起、传播,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科技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3)政治保障――资产阶级革命浪潮:巩固和发展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了资产阶级文

6、化模式,从而为西方科技文化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4)重要推动力:不断引向深入的工业(技术)革命二、中国古代思想(一)按时间先后出现的主要思想(代表(创始)人物、主张、特点、评价)1.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思想(P19)2.秦汉时期的重要思想(P47)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思想(P61)4.隋唐时期的重要思想(P91)5.宋元时期的重要思想(P118)6.明清时期的重要思想(P142)(二)几种主要思想的发展变化(代表(创始)人物、阶段特点、评价)1.儒家思想――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春秋末期(孔子)→战国(孟子、荀子)→秦朝("焚书坑儒")

7、→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宋朝(程朱理学)2.道家思想:春秋末期(老子)→战国(庄子)→汉、唐、明初(推行"无为而治"的"休养生息"政策)→东汉(道教形成,道家思想借宗教的外壳继续发展)→魏晋南北朝(道与佛迅速发展,东晋葛洪改造道教;南朝萧梁时,陶弘景建立道教神仙体系)→唐朝(兴盛)3.墨家思想:战国(墨子、"显学")4.法家思想:战国(韩非子、"法治")→秦朝(专制体制的理论基础)→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作为一个学派虽消失,但"尊儒尚法"、"外儒内法"的思想却持续后世)5.宗教思想:1)佛教的传入和发展:

8、P48-49、P62、P90-92西汉(传入)→魏晋南北朝(道与佛迅速发展,寺院经济膨胀)→唐朝(流行、兴盛并完成了佛教本土化、宗教画生活化)2)道教的形成和发展:P48-49、P62、P92东汉(道教形成,道家思想借宗教的外壳继续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