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下册期中模块考试试题10_2

高二历史下册期中模块考试试题10_2

ID:10132018

大小:105.54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6-11

高二历史下册期中模块考试试题10_2_第1页
高二历史下册期中模块考试试题10_2_第2页
高二历史下册期中模块考试试题10_2_第3页
高二历史下册期中模块考试试题10_2_第4页
高二历史下册期中模块考试试题10_2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下册期中模块考试试题10_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10—1下学期期中检测高二历史一.单项选择题(共每小题2分,共计40分,请把答案涂在答题卡上)1.中世纪欧洲各国的王权远没有中国皇帝的权力强大,原因是①天主教会拥有精神和世俗权力②中世纪的欧洲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王国③贵族封臣对国王不负有任何义务④贵族封臣实际上是一种封建割据势力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2.“支援我们来实现修正法案吧,我们一旦有了选举权,就会利用我们的权利来协助你们取得你们的权利”。这是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时的宣传语,其中的“我们”“你们”分别指A.新贵族和工业资产阶级B.工

2、业资产阶级和新贵族C.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D.新贵族和工人阶级3.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中写道:“17世纪的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材料中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是 A.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4.“剑是维护自由的最后手段,一旦

3、自由得到确立,就应该将它放在一旁”。“我最大的期望是看到人类的苦难——战争——自地球上消失。”这两句话反映了华盛顿A.捍卫自由,避免战争B.坚持民主,警惕专制C.不恋官位,不慕权势D.热爱国家,鞠躬尽瘁5.对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的归纳中,不正确的是A.引起战争的经济原因与英国有关B.战争都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C.战争都带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D.战争都改变了美国的社会性质6.恩格斯说:“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是会有另外一个人扮演的,这点可以由下面的事实来证明,即每当需要这样一个人的时候,他就会出现

4、,如恺撒、克伦威尔等。”这段话的含义是:A.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并不重要B.英雄人物应时代要求而产生C.英雄人物的活动受历史规律支配的D.英雄人物的出现完全是历史的偶然7.法国思想家卢梭说“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上述引文的基本观点是A.全体社会成员应当团结,保证社会安定B.人民享有结社与言论的自由C.君主代表公意指导社会,实行开明专制D.每个人都应当尊重公共意志8.《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的共同之处是

5、:A.坚持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B.为改造封建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 C.有浓厚的种族歧视思想    D.是资产阶级民主意识的反映 9.英国宪章运动的请愿书提出:“我们竭尽自由人的义务,就应当享受自由人的权利。我们要求普遍选举。”这表明A.工人的愿望带有明显的空想色彩B.工人的斗争局限于社会经济领域C.工人阶级要求建立无产阶级专政D.无产阶级已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10.在第二国际的推动下,欧美工人政党进行斗争的最大特点是A.经济斗争放在第一位B.以武装斗争为主C.强调国际无产阶级的团结斗争D.进行合法斗争11.马克思说

6、巴黎公社“只不过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其含义是A.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B.巴黎公社革命具有自发性和偶然性C.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时机只在巴黎一个城市成熟D.巴黎公社起义时由于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12.洋务派的改革顺应了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给世界带来的冲击,但中国并没有像同期改革的俄、德、意和日本等国那样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其根本原因是A.洋务派强调“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中国的地主阶级没有能力C.社会基础条件尚不具备D.中国不适合走资本主义道路13.康有为以改装后的儒家思想作为改

7、革社会的理论基础,严复以“优胜劣汰”的社会进化论作为改革社会的理论基础。这表明他们两人:①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②所受的外界影响不同③所主张的社会改革的目的不同④所接受的文化教养不同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1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际意义是A.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B.根本上实现了国民一律平等C.确立了民主共和的原则D.结束了封建统治秩序15.鲁迅先生在《阿Q正传》里有这样一段描述:“(赵秀才和假洋鬼子)他们想而又想,才想出静修庵里有一块“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是应

8、该赶紧革掉的,于是又立刻同到庵里去革命。……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官。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带兵的还是先前的把总。”这段描述揭示了A.辛亥革命深入人心,地主和旧官僚积极主动地参加革命B.辛亥革命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存在着失败的潜在危机C.辛亥革命从城市向农村扩展,动摇了地主阶级统治基础D.除少数人外,未庄人对辛亥革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