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泌乳素血症 (1)

高泌乳素血症 (1)

ID:1013565

大小:49.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7-11-06

高泌乳素血症 (1)_第1页
高泌乳素血症 (1)_第2页
高泌乳素血症 (1)_第3页
高泌乳素血症 (1)_第4页
高泌乳素血症 (1)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泌乳素血症 (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泌乳素血症是血内泌乳素水平高于正常值的一种临床状态,可由多种疾病或生理状态造成,而不能认为单是一种疾病诊断。因为泌乳素是一种应激激素,生理状态下可以升高;而许多病理状态和药物也可导致泌乳素高于正常如甲状腺功能低减和精神疾病的药物治疗等。临床中应首先确认高泌乳素血症的存在,然后对众多的病因进行鉴别,确认为垂体泌乳素瘤引起或特发性高泌乳素血症,对有临床需要的患者加以治疗。从2006年6月起,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内分泌学组、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的各位专家,并会同影像学、男性学、放射治疗学等各位学者,组成《高泌乳素血症

2、诊疗共识》编写组,进行了多次研讨会,共同回顾高泌乳素血症的最新研究和临床经验,对高泌乳素血症的诊断和治疗提出指导性意见,达成本共识。这一共识整合了相关学科临床专家对高泌乳素血症的诊治认识,总结了因技术因素(如诊断影像学,神经外科手术等)的进步对诊断的影响,规范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其他治疗方法的不同适应证,明确了孕前、孕期和孕后溴隐亭的应用原则,以对妇产科医师提供临床实践指导。高泌乳素血症诊疗共识《高泌乳素血症诊疗共识》编写组前言上世纪20年代生理学家正式命名了泌乳素(催乳素、Prolactin,PRL)。1971年首次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到

3、人血清中存在PRL,不久成功地进行了人PRL的分离、鉴定、分子测序和基因定位。30多年来随着检测技术的提高和临床新技术的应用,对高PRL血症的基础和临床进行了深入研究,明确了临床高PRL血症最重要的原因是垂体泌乳素分泌腺瘤(垂体PRL腺瘤)。目前对高PRL血症和垂体PRL腺瘤的诊断和治疗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969年起对多巴胺激动剂溴隐亭(Bromocriptine)进行临床研究,1973年正式上市,发现对高PRL血症有较好的疗效,使70%~90%的垂体PRL腺瘤患者血清PRL水平下降、抑制泌乳、缩小肿瘤、恢复月经和生育。这是垂体腺瘤治疗史上

4、划时代的进步。随后一些疗效更佳的具有高效、长效和不良反应更小特点的新型多巴胺激动剂相继问世。越来越多的垂体PRL腺瘤被采用多巴胺激动剂治疗,垂体腺瘤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在PRL腺瘤的治疗上逐渐减少。然而,随着经蝶窦途径垂体腺瘤切除术的推广、神经导航和三维立体定向等技术的运用,垂体PRL腺瘤外科手术的治愈率、安全性也得到了显著提高,手术并发症和术后垂体功能损伤也在减少。同时,垂体PRL腺瘤的放射治疗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涌现出了X-刀、γ高泌乳素血症是血内泌乳素水平高于正常值的一种临床状态,可由多种疾病或生理状态造成,而不能认为单是一种疾病

5、诊断。因为泌乳素是一种应激激素,生理状态下可以升高;而许多病理状态和药物也可导致泌乳素高于正常如甲状腺功能低减和精神疾病的药物治疗等。临床中应首先确认高泌乳素血症的存在,然后对众多的病因进行鉴别,确认为垂体泌乳素瘤引起或特发性高泌乳素血症,对有临床需要的患者加以治疗。从2006年6月起,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内分泌学组、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的各位专家,并会同影像学、男性学、放射治疗学等各位学者,组成《高泌乳素血症诊疗共识》编写组,进行了多次研讨会,共同回顾高泌乳素血症的最新研究和临床经验,对高泌乳素血症的诊断和治疗

6、提出指导性意见,达成本共识。这一共识整合了相关学科临床专家对高泌乳素血症的诊治认识,总结了因技术因素(如诊断影像学,神经外科手术等)的进步对诊断的影响,规范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其他治疗方法的不同适应证,明确了孕前、孕期和孕后溴隐亭的应用原则,以对妇产科医师提供临床实践指导。高泌乳素血症诊疗共识《高泌乳素血症诊疗共识》编写组前言上世纪20年代生理学家正式命名了泌乳素(催乳素、Prolactin,PRL)。1971年首次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到人血清中存在PRL,不久成功地进行了人PRL的分离、鉴定、分子测序和基因定位。30多年来随着检测技术的提

7、高和临床新技术的应用,对高PRL血症的基础和临床进行了深入研究,明确了临床高PRL血症最重要的原因是垂体泌乳素分泌腺瘤(垂体PRL腺瘤)。目前对高PRL血症和垂体PRL腺瘤的诊断和治疗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969年起对多巴胺激动剂溴隐亭(Bromocriptine)进行临床研究,1973年正式上市,发现对高PRL血症有较好的疗效,使70%~90%的垂体PRL腺瘤患者血清PRL水平下降、抑制泌乳、缩小肿瘤、恢复月经和生育。这是垂体腺瘤治疗史上划时代的进步。随后一些疗效更佳的具有高效、长效和不良反应更小特点的新型多巴胺激动剂相继问世。越来越多的垂

8、体PRL腺瘤被采用多巴胺激动剂治疗,垂体腺瘤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在PRL腺瘤的治疗上逐渐减少。然而,随着经蝶窦途径垂体腺瘤切除术的推广、神经导航和三维立体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