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精品模拟生物试卷1

高考精品模拟生物试卷1

ID:10136186

大小:232.76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6-11

高考精品模拟生物试卷1_第1页
高考精品模拟生物试卷1_第2页
高考精品模拟生物试卷1_第3页
高考精品模拟生物试卷1_第4页
高考精品模拟生物试卷1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精品模拟生物试卷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考精品模拟生物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钟。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70分)  1.影响体外条件下干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长短的因素一般不包括( )  A.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供应   B.培养液的pH值和温度  C.DNA中碱基的配对方式   D.生长激素等调节物质  2.叶片中物质的量不能用下表中数据来表示的是( )  A.蛋白质含量         B.铁元素含量  C.叶绿素含量         D.自由水的含量  3.植物区别于植物的是( )  A.没有三碳

2、化合物的生成    B.两种叶绿体具有相同的酶系统  C.没有NADPH的生成     D.叶片维管束外具有“花环型”结构  4.以下是某同学关于酶特性的实验操作步骤,该实验的假设是( )  A.酶具有专一性        B.酶具有催化功能  C.酶具有高效性        D.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  5.酸雨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环境问题,酸雨的危害不包括( )  A.伤害陆地植物的叶和芽    B.延缓森林中有机物的分解  C.硫酸沿食物链富集并危害人体 D.杀死水生生物,破坏营养结构  6.图某种营养物质在人血液中含量的变化曲线,对该图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图  A.该曲线

3、反映的是正常人血糖含量变化  B.AB段胰岛素分泌量逐渐增加    C.血糖的氧化分解等,使BC段下降  D.CD段逐渐上升是由于肝糖元和肌糖元的分解补充( )  7.下面是对高等动物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以及受精作用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  A.每个卵细胞继承了初级卵母细胞1/4的细胞质  B.等位基因进入卵的机会并不相等,因为一次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  C.进入卵细胞并与之融合的精子几乎不携带细胞质    D.♀、♂配子彼此结合的机会相等,因为它们的数量相等  8.下列细胞结构中,有可能发生基互补配对行为的一组是( )  A.细胞核、线粒体、核糖体、中心体  B.

4、细胞核、核糖体、中心体、高尔基体  C.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  D.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中心体  9.突触前神经元可以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可能是( )  A.由外正内负变为内正外负   B.由内正外负变为外正内负  C.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    D.以上均可发生  10.有关叶绿素的正确叙述是( )  A.所有的叶绿素a都能将光能转换为电能  B.植物的叶呈现的绿色是因为叶绿素有效地吸收绿光  C.将叶绿素提取液放在光下,可检测到有氧气生成  D.叶绿体中的色素都吸收蓝紫光,而在红光区域的吸收峰则为叶绿素所特有  11.现代进代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

5、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 )  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②种群是进化的单位 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⑥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A.②④⑤⑥⑦ B.②③④⑥  C.①②⑤⑥  D.①②③⑤⑦  12.当细菌外毒素再次侵入人体后,主要是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其“反应阶段”和“效应阶段”的免疫过程分别是( )  A.B细胞→效应B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消灭外毒素  B.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特异性抗体外毒素结合  C.记忆细胞→B细胞、

6、释放免疫活性物质消灭外毒素  D.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特异抗体与外毒素结合  13.我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在随着“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绕地球作第一圈航行的时候,产生了体位倒置的感觉。但是,经过调整,这种感觉很快就消失了。该现象不能说明的生物学道理是( )  A.人体具有应激性  B.人体的生命活动不断受到神经系统等结构的调节  C.人体适应太空环境  D.人体在天空中也能进行新陈代谢  14.图10-2是两类不同植物叶片部分结构的示意图。在浓度较低时,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图10-2  A.乙是植物,的移动途径是:→含四碳的有机酸→三碳化合物  B.甲是植物,的移

7、动途径是:→三碳化合物→葡萄糖  C.甲是植物,的移动途径是:→含四碳的有机酸→三碳化合物  D.乙是植物,的移动途径是:→三碳化合物→四碳化合物  15.已知突触前膜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膜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会使( )  A.突触前膜神经元兴奋时间延长 B.突触后膜神经元兴奋时间延长  C.突触前膜神经元抑制时间延长 D.突触后膜神经元抑制时间延长  16.诺贝尔奖授予发现细胞周期关键分子调节机制的3位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