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热点复习题

高考地理热点复习题

ID:10138115

大小:26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6-11

高考地理热点复习题_第1页
高考地理热点复习题_第2页
高考地理热点复习题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热点复习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考热点:南极内陆科考“昆仑”站江苏省丹阳市第五中学侯建成(212300)一、背景材料:2008年10月20日,中国第25次南极科考队乘坐“雪龙”号极地科考船从上海启程前往南极,开始了中国极地科考史上历时最长、科考队员人数最多的一次远征。此次科考的最核心任务,是在南极内陆冰盖的冰穹A地区建立一座科考站—昆仑站。这是继长城站、中山站之后,中国建立的第三座南极科考站。我国首个南极内陆科考站昆仑站建设工程进展顺利,目前已进入收尾阶段。昆仑站设计为能满足5人从事夏季考察,总建筑面积558.56平方米的科考站,建成后可开展冰

2、川深冰芯科学钻探计划、冰下山脉钻探、天文和地磁观测、卫星遥感数据接收、人体医学研究和医疗保障研究,以及实施重大科学考察研究计划。3至5年后,再逐步升级扩建为满足科考人员越冬的常年站。被称为人类“不可接近之极”的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海拔4093米的冰穹A,在中国人面前不再遥不可及。目前,冰穹A和经线交汇的南极极点、全球温度最低的南极冰点、地球磁场南极的磁点并称为南极科考的四大“必争之点”。中国南极昆仑站的建立将成为继美国在南极极点建站,原苏联在南极冰点建站,法国在南极磁点建站后,人类南极科考史上又一个里程碑,标志着

3、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研究将实现从南极大陆边缘向内陆的跨越,是中国从极地科考大国向极地科考强国迈进的关键一步。二、南极洲知识点梳理1.位置:⑴位于地球最南端,几乎全在南极圈内,被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包围。⑵未来南半球各大洲跨越南极的交通中,南极洲是惟一的中间基地。2.面积:14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五大洲。3.地形:⑴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洲,平均海拔2350米以上;⑵冰层最厚的大洲,平均厚度1700多米(最厚处4000多米),有“冰雪高原”之称;⑶文森峰是最高峰,海拔5140米。4.气候:⑴特点:酷寒、干燥、烈风。⑵原因

4、:纬度高,海拔高,高压控制,冰层反射强。⑶暖季:11月至次年3月。5.资源:⑴淡水资源:固体冰川,淡水丰富,海上多冰山;⑵矿产资源:煤、铁储量丰富;⑶生物资源:磷虾、鲸、海豹、企鹅(南极特有)等。⑷原始自然环境:天然的实验室。6.考察:⑴最佳考察季节:每年9月至次年3月,极昼,暖季;⑵目前在南极建立科学考察站的国家共有18个。⑶我国在南极洲建有两个科学考察站,分别为长城站和中山站;⑷南极条约的主要内容:利用只限于和平目的;禁止进行一切军事活动;禁止核爆炸和放射性的废物处理。7.“白色沙漠”成因:南极洲降水量大部分为

5、55毫米以下,降水最少的地方不足5毫米,降水形式主要是雪。由于气温低,雪不易融化,所以这里十分干旱,其干旱程度如同沙漠地区,故南极洲巨厚的冰层有“白色沙漠”之称。8.“南极臭氧洞”:每年的8月下旬至11月,在南极上空会出现“臭氧空洞”。导致大量的紫外线到达地球表面,过量的紫外线对生物有杀伤作用,严重时会导致人类的皮肤癌。强烈的紫外线对地面生物的危害,还表现在破坏生物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如染色体、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等,严重时会导致生物的遗传病和产生突变体。南极洲上空的臭氧洞对海洋生物也有很大影响。强烈的紫外线可以穿

6、透海洋10~30米,使海洋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力降低了3/4,抑制了浮游动物的生长,从而对南大洋的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9.雄伟的冰山:冰山是南极洲显著的自然景观。它是南极大陆冰川下滑崩裂入海形成的。成千上万的冰山漂浮在南极洲周围的海面上,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那么,南极周围冰山较多的季节应是什么季节呢?许多人不能正确回答,答案应该是夏季(南半球)。原因是在夏季气温较高,南极大陆冰川消融崩裂,部分冰川滑入海中形成漂浮的冰山,另一方面,夏季南极周围海域不会结冰,冰山自由漂浮,给海上航行和科学考察带来危险。三、知识点考查设

7、计南极地区的重要战略位置和交通位置(开辟南极空中航线的意义);南极洲的特点;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动物资源分布、自然资源分布;我国的两大南极科考站的比较及第三座南极科考站的兴建;臭氧层空洞问题、全球变暖问题等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温室效应的形成原因及其危害;极地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研究;基地科考和基地经济研究;组织开展南极冰穹A地区雪冰采样、天文观测、基础测绘等考察工作;组织开展中山站区重力基准测量、卫星地面监测设施建设、南极下坡风结构现场观测试验等

8、考察工作;组织开展南大洋区域微型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调查与研究、南大洋碳同量观测、南大洋锋面过程以及普里兹湾海洋环流观测等考察工作;在长城站区开展法尔兹半岛生态环境监测、长城站区1:500地形图更新等。四、练习设计1、1月6日23时55分(中山站时间),在经过20天、1250公里的跋涉后,中国第25次南极科考队内陆冰盖考察队安全抵达冰穹A地区,此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