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创新教育走进数学课堂

如何让创新教育走进数学课堂

ID:10147280

大小:2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6-11

如何让创新教育走进数学课堂_第1页
如何让创新教育走进数学课堂_第2页
如何让创新教育走进数学课堂_第3页
如何让创新教育走进数学课堂_第4页
如何让创新教育走进数学课堂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让创新教育走进数学课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如何让创新教育走进数学课堂创新教育是一种在课堂上“创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合作、探索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和思维方法,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教育活动,其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本人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探索,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变“封闭”为“开放”,体现课堂的开放性原则“开放”是相对“封闭”而言的,开放性原则是指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自然和社会资源,针对学生在兴趣、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为他们提供更多符合个人情况的发展机会的教学要求。5传统的教

2、学过程是:课堂教案剧的演出过程,教师这一主角统得过死,视学生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克隆”出的一个个“标准件”。教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师要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要体现课堂的开放性原则,必须实现四个开放。首先指师生关系的开放,即课堂教学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利于群体交流的开放的活动双向暴露的过程。其次是时空的开放。数学课堂应突破教材限制,延伸到室外、校外,设计开放性问题,使课堂变得博大、丰富、生动,给学生创新思维提供广阔的天地。例如学习比、比例后,我除了组织学生调查这些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及生活中的应用外。还针对

3、学生的特点,要求各学习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创造条件测定、计算教学楼的高度。这样,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其次,教学要求、教学方法也应是开放的。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难度不同、深度各异的数学知识,允许学生以不同速度、不同方法学习数学,实行同班异步教学,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数学。最后,教学问题的开放,是相对封闭的教学问题提出的,表现为问题的开放,问题答案的开放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途径的开放。二、变“枯燥”为“生动”,体现课堂的情趣性原则前苏联教育家休金娜指出:学生的认识活动不应当是枯燥的,毫无热情的和纯理性的。数

4、学教学的任务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而且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特别是应该充分重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情感投入,学生怎样投入于学习,甚至比学习何种数学知识更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给学生以“有趣”和“生动”的表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5例如,在教学体积概念时,一上课老师用多媒体演示了低年级语文教材上的一段动画:乌鸦喝水。趣味动画新颖的导课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这时老师不失时机地提问:聪明的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呢?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这样学生在老师精心设计的情景中不知不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而且有机地渗

5、透了“物体占据一定的空间”的思想。枯燥的数学概念也变得生动有趣,愉悦的情绪使学生思维亢奋、兴趣浓厚。在“商不变性质”的教学中,教师由问题情境:运用多种方法求1400÷50的结果,引导学生得到1400÷50:(1400÷10)÷(50÷10)-140÷5,此时教师并不满足于学生的方法,继续提问:“是不是所有末尾的‘o’的除法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做呢?”如果末尾没有‘0’的除法呢?1400÷25?-番激烈的争论后得出:1400÷25=(14005x4)÷(25×4):5600÷100。教师让学生比较两题归纳讨论“发现了什么?”其中有一个学生说:“被除

6、数和除数发生了变化,商不变!”教师则紧随其后发问:“被除数和除数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当学生归纳出“商不变性质”后,大家都会以为本堂课该结束了,然而本堂课最精彩、最成功的火花却在这个时候闪现,一个学生提问:“在除法中是否只能是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除相同的数商才不变,如果除数和被除数同时加减相同的数,商不变性质还成立吗?”这个问题着实让整个课堂“骚动”了好一会儿。我们欣喜地看到在这堂课里,不仅是教师成功运用层次不同的问题和学生一起探究性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更可贵的是给了学生极其宽敞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学会了思考,提出了一个比“商不变性质”的解决更有

7、价值的问题。三、变“配角”为“主角”,落实学生的主体性原则5所谓学生主体性原则,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把学生真正看成是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主动性,使教学过程内化成学生个体素质的原则。落实学生的主体性原则,首先要教师更新教育观念,退出主宰课堂的角色,改变过去那种“教者发令,学者强应,身顺而心违”的课堂教学,由知识的传播者、灌输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变“教”为“导”,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其次,教学中应多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空,自由探索的机会,表达思维的权利,使老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起学生创新

8、思维的火花。在课堂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必须增强“大问题”意识,多提一些发散性问题,所提的问题要有探究的余地,思维空间要大,要具备情境性、挑战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