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总:考点14免疫调节(新课标)

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总:考点14免疫调节(新课标)

ID:10152146

大小:198.1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6-11

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总:考点14免疫调节(新课标)_第1页
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总:考点14免疫调节(新课标)_第2页
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总:考点14免疫调节(新课标)_第3页
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总:考点14免疫调节(新课标)_第4页
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总:考点14免疫调节(新课标)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总:考点14免疫调节(新课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考点14】免疫调节高考题1.(·广东高考)关于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H5N1禽流感病毒的有关比较,正确的是(  )A.均使感染者发烧,因此两者抗原相同B.感染不同的人后所引起的患病程度可能不同C.感染正常人体后均能引发特异性免疫反应D.均可能发生基因突变而改变传染性【解析】选B、C、D。病毒作为抗原,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所以A选项不对。2.(·山东高考)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正确的治疗措施是(  )A.注射激素抑制抗体产生B.注射神经递质提高传递效率C.注射受体蛋白增

2、加受体数量D.注射淋巴因子增强免疫能力【解析】选A。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因此要治疗该病就需要抑制抗体的产生。3.(·浙江高考)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侵入了人体深部的组织细胞并大量繁殖,下列关于该菌的细胞呼吸类型和消灭该菌首先要通过的免疫途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呼吸和体液免疫B.无氧呼吸和细胞免疫C.有氧呼吸和体液免疫D.有氧呼吸和细胞免疫【解析】选B。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侵入了人体深部的组织细胞并大量繁殖,可见该菌的细胞呼吸类型是无氧呼

3、吸,消灭该菌首先要通过细胞免疫的途径。故选B。4.(·广东高考)下图表示病菌感染人体后,免疫细胞做出应答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②为细胞,④为细胞。(2)⑦与④功能上的区别是,由④分化为⑦的过程中,④细胞核内的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该分子的作用是作为的模板。(3)抗体从在细胞内合成到分泌至细胞外的过程为。(4)过程③表示,过程⑤表示。【解析】考查考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及遗传信息的表达等基本知识,从图中获取生物学基本信息,结合运用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等基本知识分析问题等能力。考查了特异性免疫,细胞器之间的

4、协调配合以合成分泌分泌蛋白的过程,及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由图可推知7为效应B细胞,再推知B细胞和T细胞,在准确推断细胞类型的基础上,判断细胞间功能的区别,并推出遗传信息表达过程中合成蛋白质的模板是mRNA。图中还表达了病菌(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的过程。【答案】(1)T B;(2)⑦可以分泌抗体而④不能 mRNA 合成蛋白质;(3)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胞外;(4)②将抗原传递给④ 病菌(抗原)直接刺激④。5.(·海南高考)请回答与机体免疫有关的问题:(1)体液免疫的初次免疫反应与第二次免疫反应相比较,产生抗体更多的是。

5、(2)某种病原微生物(V1)初次侵入机体后,经细胞摄取和处理,使V1的暴露出来,并传递给,然后再传递给相应的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能形成两种细胞,其中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甲)是;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对同种抗原作出增殖、分化等快速反应能力的细胞(乙)是;当机体两次受到V1和另一种病原微生物(V2)感染时,细胞乙只能对V1发生免疫反应。细胞乙不能对V2发生免疫反应的原因是。【解析】本题考查免疫调节。⑴第二次免疫反应由于已经存在大量记忆细胞,所以会产生更多抗体。⑵当病原体侵入的时候经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使病原体的抗原暴露,并传递

6、给T淋巴细胞,然后再传递给相应的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能形成两种细胞一种是记忆B细胞可以发生二次免疫,一种是浆细胞可以产生抗体。记忆B细胞只能对V1发生免疫反应,不能对V2发生免疫反应的原因是V1和V2两种病原体的抗原不同。【答案】(1)第二次免疫反应;(2)吞噬抗原  T淋巴细胞  浆细胞(或效应B细胞) 记忆细胞  两种病原体的抗原不同6.(·天津高考)人的血型是由红细胞表面抗原决定的。左表为A型和O型血的红细胞表面抗原及其决定基因,右图为某家庭的血型遗传图谱。血型红细胞裂面A抗原抗原决定基因A有(显性)O无(隐性)据

7、图表回答问题:(1)控制人血型的基因位于(常/性)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2)母婴血型不合易引起新生儿溶血症。原因是在母亲妊娠期间,胎儿红细胞可通过胎盘进入母体;剌激母体产生新的血型抗体。该抗体又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红细胞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可引起红细胞破裂。因个体差异,母体产生的血型抗体量及进入胎儿体内的量不同,当胎儿体内的抗体达到一定量时,导致较多红细胞破裂,表现为新生儿溶血症。①Ⅱ-1出现新生儿溶血症,引起该病的抗原是。母婴血型不合(一定/不一定)发生新生儿溶血症。②Ⅱ-2的溶血症状较Ⅱ-1严重。原因是第一胎后,母体已产生

8、,当相同抗原再次剌激时,母体快速产生大量血型抗体,引起Ⅱ-2溶血加重。③新生儿胃肠功能不健全,可直接吸收母乳蛋白。当溶血症新生儿哺母乳后,病情加重,其可能的原因是。(3)若Ⅱ-4出现新生儿溶血症,其基因型最有可能是。【解析】本题考查遗传与免疫有关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