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城市的要素构架研究

宜居城市的要素构架研究

ID:10154024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6-11

宜居城市的要素构架研究_第1页
宜居城市的要素构架研究_第2页
宜居城市的要素构架研究_第3页
宜居城市的要素构架研究_第4页
宜居城市的要素构架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宜居城市的要素构架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宜居城市的要素构架研究[摘要]宜居性是城市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宜居城市是指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协调发展,人居环境良好,能够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适宜人类工作、生活和居住的城市。本文首先分析了宜居城市的内涵,之后研究了宜居城市的构架要素,最后提出了在宜居城市建设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关键词]宜居城市内涵要素构架以人为本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A“宜居”是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雅典宪章》将居住摆在城市四大功能的首位。国际上将“宜居性”作为可持续城市的评价指标之一,其重要原则是“公平、尊严、可达性、欢畅、参与和权利保障”。

2、一、宜居城市的内涵宜居城市的内涵随社会发展在逐渐深化,封建时代的宜居城市与工业时代的宜居城市其含义必然不同。从古罗马城市的为君而建、中世纪城市的为神而建到近现代的“资产阶级乐园”的城市建设等等,都是围绕着“人”来进行的,不过其宜居性建设的服务对象只是少数人――统治者、宗教领袖、少数富人等。现代宜居城市是大众共享的城市,6所以其“宜居”概念所包含的内容更复杂、更宽泛,除了基本的城市环境和城市设施符合宜居城市的标准之外,还要有足够的人文精神支撑,让社会中每一个阶层的人都能感受到城市的宜居性。具体而言,宜居城市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宜居城市是一个全方位

3、的概念,强调城市在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各个方面都能协调发展,人们在此工作、生活和居住都感到满意,并愿意长期继续居住下去。狭义的宜居城市指气候条件宜人、生态景观和谐,适宜人们居住的城市。二、宜居城市的构成要素1.安全要素。安全是人的需求层次中除了基础生理需求之外的首选。目前城市的物质生活水平使绝大部分城市居民已无需过多地关注基础生理需要,安全成为现代社会中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维护公共安全是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发展的基础,是居民安居乐业的必要条件和创造宜居环境的保证。因此,宜居城市需要有完善的预防与应急处理机制和有效控制危机的能力,可以将

4、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使居住在这个城市的居民有较高的安全感。2.生态环境要素。6城市宜居继而体现在环境宜居上。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空气质量恶化、水源安全性降低、环境退化等环境问题使公众对良好环境的追求更为迫切。3.历史文化要素。在宜居城市里,政治清明,政局稳定,社会风气良好,公众有归属感,并且为身为城市的一分子感到骄傲。城市能够接纳外来种族、文化和事物,但不盲目改变自身的文化特色,社会各阶层相处融洽,城市历史文脉与城市社区有机融合,这一切都是城市宜居性的体现。所以,社会文化要素是城市宜居性的基础要素之一。4.经济要

5、素。经济要素是宜居城市建设的物质基础。只有经济得到发展,才能解决城市贫困、环境污染、就业不足等一系列城市问题,从而为城市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物质支持,促进城市人居软环境的改善。同时,一个城市的宜居性应该是可持续的、不断发展的,能够保证居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为居民及其子孙后代营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生活和工作的环境。5.交通、通讯要素。城市的宜居性还体现在其便利程度上。城市生活便利度最明显的体现就是交通、通讯的便捷程度。同时,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不仅包括完善的生产性基础设施,也包括完善的生活性基础设施,以及以“数6字城市”工程为标志的城市信息

6、化基础设施,它是宜居城市的“数字基础”,在资讯高度发展的今天,其地位日益重要。6.人文要素。宜居城市对居民素质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居民素质涉及公众的道德素养、文化程度、精神面貌等各个方面。宜居的城市应该是一个学习型的城市,公众各阶层不断学习、进步,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同时,宜居城市是一个社会运行有序、财富分配公正、治安状况良好、居民安居乐业的城市,应该使每一个居住在该城市的居民能够维持最基本的生活水平。所以,一个宜居城市必须建立、健全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等在内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宜居城市的建设涉及城市建设的每一

7、个具体的细节,不是单独考虑几个简单的要素就能够做到的。一切和城市建设相关的要素都要被包容到这个体系中来。三、宜居城市建设中的注意问题1.因地制宜地拟定城市宜居性建设的总体定位和阶段目标,科学合理地逐步推进。宜居城市建设的总体定位要符合城市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不要盲目跟风、求新求远。2.以人为本,注重公众参与。市民既是宜居城市的建设者,6又是宜居城市的管理者和维护者。公众参与体现了城市的文明程度、教育水平、居民素质以及城市管理者的组织能力。在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可尝试应用参与式规划、倡导性规划、适应性城市设计等新型的规划设计方法,建设大众的宜居城市。3

8、.以生态城市建设为突破口,实现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有机融合与协调发展,创造健康、优美、和谐的城市人居环境。4.积极引入弹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