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考研热现状调查及分析研究

大学生考研热现状调查及分析研究

ID:10154729

大小:31.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6-11

大学生考研热现状调查及分析研究_第1页
大学生考研热现状调查及分析研究_第2页
大学生考研热现状调查及分析研究_第3页
大学生考研热现状调查及分析研究_第4页
大学生考研热现状调查及分析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学生考研热现状调查及分析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学生考研热现状调查及分析研究【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凸显。虽然2014年研究生报名人数176万人较2013年172万人有小幅下降,但是自从2001年我国首次实施研究生扩招以来,考研热已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社会潮流。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很多大学生把报考研究生当成了规避就业的理想选择。【关键词】考研热;就业;现状;对策“考研还是就业,这是一个问题”,是我们经常从大三的学生口中听到的话语。越来越多的学生在毕业将即的时候会考虑是加入考研大部队,还是踏入社会寻找工作,甚至很多学生从来就没有

2、想过去工作而是直接开始准备研究生的复习。随着考研热的兴起,“考研热”的负面影响也日益突出,如何理性面对考研,已成为当代大学生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一、考研现状9考研自1992年以来便不断地升温,持久不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考研大军,成为了高考之后的又一次人生转折,“据悉,2010年全国报考人数为140.6万,报名人数较2009年相比,增长12.8%;2011年全国报考人数为151.1万,报名人数较2010年相比,增长7.9%;2012年全国报考人数为165.6,报名人数较2011年相比,增长9.6%,”(注明出处

3、,即参考文献)2013年全国报考人数为176万,比2012年增长6.3%。四年数据的变化,不难发现考研人数每年都在增加,大学已不在是终极目标,它已经成为通往研究生考试的跳板,这种现象在各大高校十分普遍。二、考研热的原因(一)社会对高层次人才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层次人才需求持续高涨,对于大学本科毕业生来说,如果不继续深造不成为高素质、创造性专门人才,就不能满足知识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就会时刻有危机感和落伍感。大学生在社会的压力下,义无反顾地投身于“考研”大军,期望用高学历的筹码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谋求到一份较

4、好的工作,以期获得更好的发展。(二)就业压力我国高等教育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发展,人才的存量资源已大大增长。过去政府机关和国有大型企业是接收大学生的主要渠道。但近十年,政府机构大幅度精简,事业单位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减员增效,对毕业生的吸纳量在不断减少。再加上,从2000届毕业生开始,由毕业派遣证改为毕业报到证。这无疑进一步将毕业生推向了市场,增加了就业难度。9此外,受全球经济不景气影响,如今人才接收单位的主力军,私企也面临诸多困难,他们在人才的选择上条件也会更为苛刻,无疑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2013年69

5、9万毕业生已让就业变得十分困难,2014年的727万毕业生让今年的就业形式更加严峻。大学教育对人才的培养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脱节,部分专业的大学生在学校接受的知识广泛但不精,多处于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境况,缺乏相应的社会实践。学到的知识不能学以致用。一些学生希望以考研来延缓进入就业市场减轻就业的压力。(三)从众心理通过考研问卷得知,大一大二的学生对于是否考研还很迷惑,大三的学生在下半学期才决定是否考研。多数人对于是否考研持观望心理,从众心理较强:有些女寝室是整个宿舍要么考研,要么不考研;也有些是同学考研,自己没什么打

6、算也就跟着考研。从众心理也是考研热不可忽视的一个原因。(四)不满意本科专业或学校有些学生高考发挥失常,或是填考志愿时出了问题,上的学校学的专业不是自己喜欢的,他们立志经过考研考上自己理想的名校,考研就像一颗灯塔给学生们方向。(五)招聘单位看重高学历9不可否认,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上,高学历往往能成为首次就业的“敲门砖”。此外还有部分用人单位普遍存在着“只看文凭不看水平”的用人观念,用人单位对高学历者不断追捧他们鼓吹:“研究生多多益善,本科生等等看,专科生靠边站”。社会上这种学历至上的用人风气已经深深影响到“考研”

7、者的心态,许多人不得不将“考研”进行到底。三、考研调查结果及问题(一)考研动机不纯,过于功利化许多大学生考研动机不纯,仅仅把考研当作日后找工作,谋发展的一个工具,而非为了追求学问、增长知识,这使得考研过于功利化。我们团队队员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有73%的大学生表示选择考研的最主要目的是提高就业平台,51%的同学考验目的是获得高文凭,而仅仅只有11%的同学是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二)考验热使得“撞车”现象严重9许多大学生在选择考研专业的时候,偏向于一些工作薪酬高、收益快的学科,而一些基础学科却遭到冷

8、遇。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团队成员发现,多数同学都偏向于选择金融会计、计算机等应用类学科,而极少有同学选择哲学或是基础数学等长线专业作为考研专业,这不但使得热门专业出现撞车现象,报名蜂拥而至,导致人才由于严重失衡而有所流失,使得人才资源大量浪费,不利于大学生们自身的发展和对未来的规划,同时这种现象也未能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层次,导致许多研究生毕业后依然能力不强,还使得高校风气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