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难点讲解():文言句式

高考语文难点讲解():文言句式

ID:10155130

大小:58.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6-11

高考语文难点讲解():文言句式_第1页
高考语文难点讲解():文言句式_第2页
高考语文难点讲解():文言句式_第3页
高考语文难点讲解():文言句式_第4页
高考语文难点讲解():文言句式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难点讲解():文言句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文言句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和用法”是文言文学习与备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涉及的方面较多,也比较灵活;另一方面,准确理解并把握文言句式也是翻译中的一个难点。●难点磁场[试题1](★★★★)(原文见难点18选文一)下面各句中补出部分错误的一项是A.(王导)军谋密策,知无不为B.及(帝)徙镇建康,吴人不附C.(帝)存问风俗,虚己倾心D.(王导)潜有兴复之志[试题2](★★★★)(原文见难点18选文二)下面各句中补出部分错误的一项是A.喜击剑,人莫能当(之,代尹翁归)B.及翁归为市吏,(霍光)莫敢犯者C.(翁归)对曰

2、:“翁归文武兼备……”D.莫有怨(翁归)者●案例探究[案例1](★★★★)(北京高考试题)文中画线的句子,暗换主语的一项是A.五员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B.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C.过于荆,至江上,欲涉。D.五员过于吴,使人求之江上。命题意图:此题考查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中的成分省略。能力层级为B级。知识依托:古汉语语法知识等。解析:A项前文的主语是“荆”,而后句“登太行而望郑”的主语应为“五员”。答案:A错解分析:错选D,没有理解语句的基本含义,误以为“求之江上”的“求”为寻找、捕捉之意,因而也就

3、把“之”误以为是指五员。“之”应指渡五员过江的丈人,“使人求”的主语应是五员,与前句相同。方法技巧:把握全文大意,然后从上下语句的联系中仔细分析。[案例2](★★★★★)(1999年全国高考试题)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A.在郡多有出息,(研)常得郡县为征。B.及(琼)欲求谒,度知其意。C.苦请,(颍)遂便为留。D.自从(琼)贷粟以给付饥者。命题意图: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式中的成分省略,主要是主语的省略,也有介词宾语的省略。能力层级为B级。知识依托:古汉语语法知识等。解析:B项省略的主语不是“琼”,而

4、是“研”;C项省略的主语也不是“颍”,而是“琼”;D项中介词“从”后面的宾语则不是“琼”,而是“有粟家”。答案:A错解分析:错选C,误把语句理解为:最后颖留下了瓜;而句意应为:颖苦苦请求,琼才留下了他的瓜。错选D,属粗枝大叶,以为琼为百姓办了大事,于是把好事全归于他。方法技巧:在文言文语句中,成分省略是常有的事,如果不能确定省略的成分,就不可能准确全面地理解句意,乃至全文的思想内容。做此类试题也必须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或整个语境去推断,看究竟省略了什么成分,是哪个词语。此题即可根据语境推知,B、C、D三项中所补出的省略成

5、分均为错误。●锦囊妙计一、判断句难点探析1.不用语气词,完全由词序来体现。例如:此人力士。2.用“为”联系主语和谓语,表示判断。例如: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3.用“是”表判断。例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巨是凡人,偏在远郡……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4.用副词“非”“乃”“即”“则”等表判断。对否定判断学生常易忽略,因此要特别注意。例如: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二、被动句难点探析古代汉语表被动的句式主要有四种:1.用“于”表示被动关系。用介词“于”引出

6、行为的主动者,“于”放到动词后,它的形式是:“动词+于+主动者”。例如:王建禽于秦。(齐王建被秦国活捉了。禽,通擒)[简析]①句中的“于”用在动词“禽”的后边,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秦”,表示被动。“于”可译为“被”。这种被动句有两个条件:一是主语“王建”是受动者。二是句子里有表示被动的词“于”。2.用“见”来表示被动关系。在动词前用“见”或又在动词后加“于”引进主动者。它的形式是:“见+动词”或者“见+动词+于+主动者”。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我虽然想再说一些,但考虑不一定被理解)句中的“见”,用在动词“察”前

7、,表示被动,“见察”,即“被察”之意。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我担心被您欺骗而对不起赵国)3.用“为”表示被动关系。“为”放在动词前边引出行为的主动者,它的形式是:“为+主动者+动词”或者“为+主动者+所+动词”。例如:①若背其言,臣死,妻子为戮,无益于君。(如果背弃了他所说的话,我死了,妻子儿女也将被杀,对君王您也没有好处)②茅屋为秋风所破(草房被秋风吹坏了)4.用“受”“被”“受……于”表示被动关系。它的形式是:“被(受)+动词”或者“被(受)+动词+于+主动者”。例如: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被”用在动

8、词前表被动。②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简析]“受……于……”表示被动,可译为“被”,“于”引出主动者“人”。这种句式数量较少。三、宾语前置难点探析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经常前置。否定句就是有否定词“不”“毋”“未”“莫”等的句子。在这类句子中,代词作宾语时,则常常放在动词前面。例如:①我无尔诈,尔无我虞。[我(楚国)不得欺骗你(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