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助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影响分析

教育资助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影响分析

ID:10162360

大小:2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6-12

教育资助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影响分析_第1页
教育资助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影响分析_第2页
教育资助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影响分析_第3页
教育资助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影响分析_第4页
教育资助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影响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资助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影响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教育资助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影响分析【摘要】高校教育资助的对象主要为贫困大学生,国家的教育资助政策在某种程度上为贫困大学生解决了经济上的压力,使得他们能够像其他学生一样获得教育的权利,使得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同时,也为他们减轻了生活上的压力,促进他们健康成长,但是,高校资助对贫困大学生带来有益的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尤其是心理上的影响。【关键词】教育资助;贫困大学生;心理影响一、教育资助工作的积极意义(一)高校资助工作是学生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引导学生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可以拉近学校与学生的距离,从而有效的维护学校

2、的安全与稳定。(二)可以提高学生的自立自强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获得资助,可以减轻学生家庭经济的困难,使学生摆脱依赖家庭的心理,从而增强他们的独立性和自立自强能力。5(三)是实现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手段。人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不能因为出身贫寒就没有机会接受教育,高校资助工作有针对性的对贫困大学生实施经济帮助和精神支持,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有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通过扶助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带动一个家庭或家族,甚至一个地区的发展,这将对城乡教育共同发展和社会和谐起到重要作用。二、教育资助工作的消极表现及对贫困大学生心理的影响(一)贫困大学生

3、常见心理分析。贫困生是高等学校中的特殊群体,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关系到他们的人格塑造和健康成长。因为长期缺乏经济基础,贫困生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心理上都面临压力,存在很多心理问题。1.自卑。对于多数贫困生而言,由于大学学费较高,个人消费增加,与高中时有一定的反差,经济上的困难会使他们产生自卑感,他们大多缺乏自信,看待事情消极,感觉不到生活乐趣,感受不到美好的未来,严重影响了他们身心健康发展,严重者甚至会自杀。2.焦虑感。由于他们懂得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赚钱欲望强烈,所以他们大多比其他学生更想要获得成功,但是因为学习基础不扎实、就业形势较严峻,父母期望较大,使得他们在学业和就

4、业方面面临很大的压力,有些觉得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所以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焦虑感,也陷入了恶性循环当中。53.自尊心强。由于缺乏自信,贫困生大多自尊心较强,他们不愿接受别人的帮扶,不愿意参加班级活动,甚至有些人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困境,比较敏感多疑,很难融入到集体中去,他们不敢面对自己,强烈的自尊心导致他们的交往能力也很查。4.依赖心理强。有些学生不愿意参加勤工助学,凡是补助皆伸手,以至在一些高校里,困难学生得到各种资助高于优秀学生的奖学金。部分贫困生也不乐于努力学习,去争取普通奖学金,这些学生有很强的依赖心理以及“等、靠、要”的消极思想。(二)教育资助工作对贫困大学生心理

5、的影响1.学生争、抢、骗国家助学资源。由于国家对大学生资助的数额较大,在较大的金钱数目的诱惑下,很多学生编造假的家庭经济状况,出现骗取国家助学金的情况;在一个班级中,学生也可能会出现争、抢国家助学资源的情况。2.学生消极还贷、缺乏信誉。在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运行过程中,还贷机制还不够完善,学生诚信教育缺乏,自我约束较弱,因此,政策运行中的诚信问题还相当突出。毕业之后变更联系方式以及各种工作变动,都会给银行联系学生带来困难,学生就会有恶意拖欠还贷的机会。3.物质资助无法弥补精神需求。虽然国家也给贫困大学生一定的经济资助,但是物质资助无法弥补他们的精神需求。贫困大学生即5使接受

6、了资助,也觉得低人一等,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他们大多缺乏自信,自卑,不敢与人交流,参加集体活动较少,所以,精神需求也应该同样受到重视。4.学生感恩意识淡薄。。当代中国的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在当今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中,由于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中感恩教育的缺失,导致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情感冷漠、责任心不强等不良现象的出现。三、解决教育资助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影响的有效途径探索(一)开展诚信教育。首先要创新诚信教育活动,比如诚信挂牌考试、诚信就业教育,开展名人讲座与普通案例相结合活动等;其次教育主体要完善评困、助困机制,做到评判公正、调研跟踪,效果评估。最后,受资助学生要参

7、与到活动中来,定期做诚信笔记,定期为别人开展诚信宣传。(二)加强励志教育。首先高校要将课堂教育与课外心理团体辅导相结合,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正确看待挫折,增强自信心;其次,社会上要加强对贫困生的帮助,政府应鼓励社会企业设立经济资助或者精神支持,让学生感受更多人的爱,意识到自己的价值,温暖他们的心灵。5(三)强化感恩教育。首先要将感恩教育贯穿到学校各种活动中去,可通过某些特殊节日如感恩节来强化感恩意识;其次要组织贫困学生多到敬老院、农村、孤儿院等地方参加公益献爱心活动,增强他们的责任感;最后学校应定期和家长联系,督促学生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