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数据时代下的网络舆情

浅析大数据时代下的网络舆情

ID:10162546

大小:2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6-12

浅析大数据时代下的网络舆情_第1页
浅析大数据时代下的网络舆情_第2页
浅析大数据时代下的网络舆情_第3页
浅析大数据时代下的网络舆情_第4页
浅析大数据时代下的网络舆情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大数据时代下的网络舆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大数据时代下的网络舆情摘要:1964年,加拿大人麦克卢汉发表了其代表作《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提出了“媒介及讯息”的论断,一时间有关“技术决定论”的争论层出不穷。也许谁都没有想到,半个世纪后,随着科学的发展,技术的革新深刻的影响甚至“决定”着社会的变革,尤其是新闻业界的革新。有媒体将2013年称之为“大数据元年”①,似乎一夜之间几乎所有世界级的企业,都将业务触角延伸至大数据产业。关键词:大数据;网络舆情;政府;媒体一、现状分析2013年6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公布了第32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

2、,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464亿,近八成网民选择使用手机上网。其中,我国即时通信网民规模达497亿,比2012年底增长了2931万,在各应用中增长规模第一;使用率为842%,尤其以手机端的发展更为迅速。手机即时通信网民规模为397亿,使用率为857%,网民规模增长率和使用率均超过即时通信整体水平。中国网民的大幅增加,尤其是即时通讯应用的大行其道使得网民在网络上民意的表达越来越值得研究。7多样化的数据来源、巨大的数据量、快速的处理以及单位价值量的不高构成了这个时代信息的最户主要特点。尽管对于大数据的价值

3、,人们的解释角度不尽相同。但总体上,大数据时代改变人们以往的生活习惯与认知习惯。毋庸置疑,大数据的出现为网络舆情的发展在提供了强劲动力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有效的运用大数据进行网络舆情的监测与管理师十分必要的。1.1大数据催生的民主麦克卢汉在其著作《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中表示“信息意味着更多的公共性,而公共性则意味着更多的民主”。五十年后,被誉为“大数据之父”的牛津大学教授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中表示:“大数据时代最大的转变就是,放弃对因果关系的渴求,而取而代之关注相关关系。也就是说

4、只要知道‘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可以说,两人的观点很好的阐述了当下民众在海量信息下所反映的某种层面上的民主意识。1.2大数据下的舆论绑架72010年10月,西安音乐学院学生药家鑫将张妙撞倒并连刺数刀致受害人死亡的事件引发舆论热议;10月23日,药家鑫在父母的陪同下到公安机关投案。2011年4月,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作出一审判决,判处药家鑫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赔偿被害人家人经济损失费;6月7日,药家鑫被执行死刑。抛开案件本身来说,药家鑫事件最终成为一个“全民事件”,一时间“药家鑫”成为街头巷尾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舆论作为推

5、手影响司法审判的案例还有很多,比如张金柱死刑案受到大量争议,佘祥林蹲了11年冤狱。大数据时代下,人们对公共事件的参与度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信息的碎片化也使得这个时代能够全面、深刻的关注、分析事件的人越来越少。舆论在绑架公正的同时,民众也被信息的片面所绑架。在大数据时代,网络的“群体极化”被极端的放大了,网民非理性、易激动的特点导致网络舆情的夸张和情绪化。二、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的发展机遇在大数据时代,随着信息源与信息量的加大,完全意义上的消息封锁已经不能够实现。媒体公信力与权威性的下降也使得“喉舌”作用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当公关危机出现

6、尤其是受到广泛关注的媒介事件发生时,如何有效的运用大数据的优势进行资源整合,有目的的对受众进行舆论引导是非常必要的。2.1处理方式:宜疏不宜堵72007年5月,厦门市政府宣布缓建海沧PX(二甲苯)化工项目。随后,互联网上出现以“反对PX,爱护厦门”为主题的相关信息,并得到了很多网民的回应。接着,这一主题的信息通过短信的刑事在上百万厦门市民中间传播,并以佩戴黄丝带为标志,开展相关群体活动。12月13日,厦门市政府召开市民座谈会。驻厦中央级媒体包括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以及厦门本地媒体,获准入内旁听。整场座谈会持续四个小时。最终结果

7、显示,49名与会市民代表中,超过40位表示坚决反对上马PX项目,随后发言的8位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中,也仅一人支持复建项目。座谈会上,曾对海沧区做过独立环境测评的厦门大学袁东星教授,用数据及专业知识对PX项目表示反对。12月16日,福建省政府针对厦门PX项目问题召开专项会议,会议决定迁建PX项目。2.2监测方式:用数据预测事件的发生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认为大数据是7“已经发生的未来”。在他看来,通过对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发掘事件的相关性可以极大的预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2009年,在H1N1甲型流感全面爆发之前,谷歌的工程师们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

8、篇引人注目的论文。论文称:谷歌通过人们在网上的搜索记录来完成预测对流感爆发的预测。谷歌保留了多年来所有的搜索记录,而且每天都会收到来自全球超过30亿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