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微时代网络舆情监管工作

浅析微时代网络舆情监管工作

ID:27939315

大小:60.9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7

浅析微时代网络舆情监管工作_第1页
浅析微时代网络舆情监管工作_第2页
浅析微时代网络舆情监管工作_第3页
浅析微时代网络舆情监管工作_第4页
浅析微时代网络舆情监管工作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微时代网络舆情监管工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微时代网络舆情监管工作大同煤矿集团公司网络舆情中心郭栋【摘要3当前正值网络微时代迅猛发展阶段,“宽带、光纤、”快速推进,“媒体社交文化”日趋明显,“微博、微信”短、精、快的交流模式逐步替代传统交流方式,舆论传播方式呈现多样化发展,这对传统意义上的政治思想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因此,微时代的网络舆情监管工作,正逐步成为关系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掌握的基础性工作。那么,在这“微信息泛滥的时代”做好网络舆情监管工作,通过掌握民情、引导民意、凝聚民心,将对企业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微时代网络舆情监管工作有报告指出,截止2013年底,中国已拥有超过6亿的网民,占据了总人口半数

2、以上。互联网行业的发展速度已远远超过时代综合发展速度。网络裂变式的发展与监管的滞后性的矛盾越来越突出。2013年底,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强调,充分认识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个基本职责,抓好网上舆论工作这个重中之重。由此可见,网络舆情监管工作,无论对政府还是企事业单位的稳定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大意义。一、充分了解网络舆情的形成及其特点关于微时代网络舆情的特点之一:首先,每一个网民都可以成为“信源”,即事件的发布者和传播者,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议程设置和舆论引导的作用,尤其是网络空间里“公开性和匿名性”的特点,致使信息传导的正负能量不稳,引发深层次矛盾不明

3、,以至于一些微小信息引发或牵扯出另一些不可预见的事端,导致发生重大负面事件等特征。再有,作为一些草根“信源”,网民之间有种天然的阶层认同感和凝聚力,对于“仇官、仇富”的社会矛盾情绪具有激进反应和激化作用,他们把网络作为话语平台,并且积极利用这一平台所赋予的话语权,对于公共事件热衷于先行发声,并试图影响公共决策。他们发布怎样的信息、这些信息的如何快速传播,获取信息的人们的怎样反应这些都属于网络舆情的范畴,如何及时地发现这些网络舆情,并根据其发展变化采取相应的对策,对其实施有效的监管,成为各级党委及相关部门维护自身形象、加强执政能力的必要手段。二、深入了解网络舆情监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近期发生的

4、如“马航失踪事件”、“多地火车站人为造谣砍人事件”、陕西神木“房姐”事件,“城管打死小贩”事件等有较大负面影响的群体性事件来看,事件发生后,尽管在网络中某些言论的观点是客观的、真实的,对事件的发展、问题的解决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更多的是情绪化、偏激的攻击性言语,甚至制造谣言,混淆视听,激起网民对政府,乃至社会的不满与愤怒,网络舆情对事态向负面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突发的网络负面舆情造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首先没有一个健全的网络舆情应急处置机制,不能适时果断地处理危机;其次,没有与网络媒体建立一个完善的关系网络,难以及时有效的在发生舆情时对舆情进行管制;再者,缺乏危机意识以及处置网络舆

5、情危机技巧的训练,加上用传统办法处理延误时机,造成处理的被动。而现有的网络舆情监控体系中:一方面多数单位存在对网络舆情知识还不十分熟悉,缺乏网络舆情监控方面的专业人才;其次采用的舆情监控系统大多非专业,在信息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研判等功能都有待于完善;再者,我们在进行信息反馈、信息决策,信息处置等多个环节中还存在很多漏洞,很多责任主体单位还存在着不重视、不配合现象,影响了整个舆情处置工作的正常开展。三、造成网络舆情监管工作难的一些原因1、网络舆情中源头发布者处于“隐形”和“虚拟”的状态,缺乏有效监管和规范,发言者无需为自己言论担责,存在肆无忌惮的心态;2、绝大部分网民对信息真伪不具备严谨、成

6、熟的思辨,仅凭主观臆断对信息发表意见,带有严重的个性色彩,易导致真相的掩盖、言论的失实;3、网络舆情传播快,范围广,聚集效应强,但可控性较差。对在网络中四处粘贴攻击诋毁类的信息,只能被动采取堵截、删除等方式,防不胜防;4、对新传媒的网络舆情,缺乏有效监管抓手,也缺乏有效的制止或者进行澄清的手段。对不利言论,主要采取删除了事,很少对事实进行澄清。有些问题早已解决,但反映问题的信息一直在网络中传播,仍可能引发新的不良影响;5、很多在传统部门工作的领导对网络舆情重视不够,或是无可奈何,怀着自生自灭的心态看待网络舆情,也是造成网络舆情难以实施有效监管的重要原因。]、总结一些对网络舆情监管工作的对策1

7、、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事业单位从事政治思想工作的领导干部,都应加大对网络舆情工作的重视度,积极参与民众在线交流,倾听民众心声,回答民众疑问。主动接受新媒体等新生事物的产生,利用其特性,拓宽思维方式,强化工作能力,拓展为民服务的渠道和平台。2、加大对网站发布单位和网络使用主体的管理力度。对造谣诽谤、混淆是非的帖子、微博等坚决予以管制发表,坚持推进实行实名登记制度,严查网络IP地址等,做到有据可查;使网络信息的发布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