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井基础在桥梁深基坑施工中的设计及应用

沉井基础在桥梁深基坑施工中的设计及应用

ID:10163498

大小:2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6-12

沉井基础在桥梁深基坑施工中的设计及应用_第1页
沉井基础在桥梁深基坑施工中的设计及应用_第2页
沉井基础在桥梁深基坑施工中的设计及应用_第3页
沉井基础在桥梁深基坑施工中的设计及应用_第4页
沉井基础在桥梁深基坑施工中的设计及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沉井基础在桥梁深基坑施工中的设计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沉井基础在桥梁深基坑施工中的设计及应用摘要:结合昆明枢纽铁路东南环线柴河双线特大桥5号墩承台沉井的设计、检算、施工过程,分析桥梁基础深基坑沉井施工的可行性,以减少防护工程投入、加快施工进度、节约施工成本。关键词:沉井基础;桥梁;深基坑;设计;应用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1.工程概况柴河双线特大桥5号墩位于茨巷河和上六公路之间,桩基承台基础,承台基坑开挖深度达7m(参见图1),设计为10根10m长的1.0×1.5m钢筋混凝土人工挖孔防护桩。考虑到原设计方案对工期影响较大,拟定了钢板桩围堰、锁扣钢管桩围堰、沉井围堰三个方案。若采取钢板桩或锁口钢管

2、桩围堰需临时租赁围堰材料及专用打桩设备,并且需配备施工队伍,鉴于只有一个深基坑承台,并不经济,最终确定采取沉井基础施工。2.沉井设计及检算75号墩承台平面尺寸为9.5m×5.6m,沉井尺寸取11.0m×7.1m,壁厚0.6m,高6.5m,分两节,第一节3.5m(含0.5m刃脚),第二节3m,采用C30混凝土和HRB335钢筋,容重γ=25kN/m3,fc=14.3N/mm2,钢筋直径d>10mm,fy=300N/mm2。因沉井壁厚较薄,高度较小,采用0.15m×0.1m垫木及20cm厚砂垫层。图1单位:m2.1垫木拆除时井壁强度检算沉井采用四个支撑点,

3、在开始下沉特别是抽垫木时,井壁会产生交大的弯曲应力,参见图2。图2图3(a)图3(b)设支撑垫木的间距为0.7L,不考虑刃脚下回填砂的承载力。参见图3(a):长边两支座间距L1=0.7L,L2=0.15L第一节井壁单宽重量标准值:第一节井壁单宽重量设计值:支点弯矩:跨中弯矩:假定抽垫木时,先抽并回填部位已经压实变成支点,此时沉井井壁支撑在三支点上,参见图3(b):支点弯矩:跨中弯矩:由于L/H=11/6.5=1.69<2,按深梁进行设计,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计算如下:7因为L/H<2,内力臂刃角底部:,井墙顶部:,求得的钢筋数量较小,按构造配筋

4、即可满足要求。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本工程地基为土质较为均匀的软土地基,不必进行竖向拉断计算。2.2下沉检算井壁钢筋混凝土容重按25KN/m3计算,沉井重量GK=3232kN。根据地层分布情况,上层人工填筑土摩阻f=15KN/m2,下层黏土f=20KN/m2,上部填筑土厚3.5m,下部黏土厚度3m。平均摩阻力井壁总摩阻力下沉系数,故下沉过程中需要对其加压。2.3渗水量及抗浮稳定性鉴于钻孔桩施工前河道已经改移至远离承台10m外,且施工期间正处于旱季,根据设计地质资料及水文资料,地下水文较低,位于刃脚以下,渗水量很小,地下水浮力也可以忽略不计,因此不

5、再进行渗水量及抗浮稳定性检算。2.4下沉到位后、承台混凝土浇筑前井壁及刃脚配筋7沉井侧为5m宽县道,偏安全考虑,按I级公路计算换算土主高度。利用理正计算软件,输入下列参数:路基面总宽=10m,路肩宽=0m,安全距离=0.5m,单车外侧车轮中心到车辆边缘距离=0.35m,车与车间距=0.6m,计算得换算土柱高度h0=0.531m。黏性土粘聚力γ=19kPa,内摩擦角φ=20°。图4图5根据主动土压力计算公式和换算土柱高度,计算土压力(参见图4):h=4.031m,h=7.031m,h=7.531m,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进行配筋(沉井长边为最不利状态,短边荷

6、载较长边小,可参考长边配筋):长、短边惯性矩:,,,沉井受力参见图5。第一单元节:跨中配筋:转角处弯矩:长边跨中弯矩:,,选用。转角配筋:,7,选用第二单元节:跨中、转角配筋:计算方法与第一单元节相同,经计算,跨中和转角配筋均选用4φ20。刃脚配筋:,弯矩值很小,构造配筋即可满足要求。偏安全考虑,选用5Φ28。由于该沉井为临时结构,下沉到位采用20cm厚C20混凝土封底处理后即可绑扎钢筋、短时间内浇筑混凝土,故不再进行正常使用状态配筋及裂缝检算。3.沉井施工质量控制要点沉井预制为常规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本文不再详述,重点谈谈下沉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7、3.1土质软硬不均或土层变化对人工填土先挖沉井中部土层,沿刃脚周围保留土体,然后从中部向刃脚分层均匀对称削薄土堤,直至均匀下沉。对松软土(细砂)先开挖中部土层,沿刃脚四周保留土体,使沉井挤土下沉;对较硬粘土层逐段挖除粘土,逐段回填细砂,待全部换填完成后,再对称均匀逐步挖出回填细砂。对黏土层先开挖沉井中间30cm厚的土,然后再分段开挖靠公路侧刃脚下的土,挖完后及时用细砂回填夯实,待最后几段掏空回填后再对称均匀开挖沉井四周的土。3.2井内一侧出现流砂7首先采用降排水措施将沉井内外水头差控制在1.3m以内。然后每次开挖深度不大于40cm,先开挖中部土层,沿刃

8、脚四周保留土堤,使沉井挤土下沉。同时在沉井顶部四周均匀加载砂袋,增加沉井自重,使沉井快速穿过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