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探析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探析

ID:10164029

大小:2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6-12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探析_第1页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探析_第2页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探析_第3页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探析_第4页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探析【摘要】新课改是初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指导思想。本文分析了新课改下初中数学在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途径。【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改革创新【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135-02引言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彰显“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原则,在践行这一培养目标及教学原则上,初中数学教学应大力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以契合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此,笔者就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

2、的改革,提出了若干改革的途径,以推动初中数学的改革发展。一、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数学是初中课程体系中的重要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当前,在新课改的大力推行下,初中数学教学已得到一定的改革,但是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6(一)教学理念滞后,禁锢了数学教学改革。在传统教学理念的支配下,初中数学教学侧重于灌溉式教学,教师在教学中“一肩挑”,学生处于被迫学习的状态。教师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削弱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中心,致使师生的角色定位出现问题。在这种“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理念下,不仅不利于师生良好关系的建

3、立,而且禁锢了初中数学教学的改革进程。(二)教学目标僵化,忽视了学生的内部需求。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初中数学教学的指向性鲜明。突出教学的升学率。这种僵化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成为考试的工具,而教师成为考试的助推剂。殊不知,这种以学习成绩为指向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的内部需求―追求、探索、创新。并且,这些内部需求的忽视与冷漠,无疑与初中生的个性发展相冲突,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三)教学方法单一,脱离学生实际。在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单一,以牵引式教学、灌溉式教学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将初中数学教学演绎成单纯的定义、公式背诵与练习。显然,这种单一的教学形态,让数学课堂缺乏生气与生

4、机,不仅教师教的累,而且学生学的苦,缺乏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二、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途径6(一)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转变学生“厌数学、怕数学”的心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多样化的手段,如生动的数学语言、数学游戏组织教师。在调动学生兴趣的同时,将数学思想渗透至课堂之中。1.有效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数形结合是数学中的重要思想,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非常重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将几何与代数有机结合起来,将复杂的、抽象的数量关系,通过形直观的、形象的揭示出来,进而

5、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如下图1所示,斜放的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1、2、3,正放正方形的面积为S1、S2、S3、S4,则S1+S2+S3+S4=____。图1图:赵爽证明法示意图该题咋一看,无从下手,甚是难解。殊不知,通过数形结合的思想,寻找隐藏的信息,此题便可迎刃而解。具体解答如下:解:设正方形S1、S2、S3、S4的边长分别为a、b、c、d。由图中直角三角形全等,可得出数量关系式:a2+b2=1b2+c2=2c2+d2=36由此解得a2+b2+c2+d2=4。所以S1+S2+S3+S4+=4。此题便巧妙解答。2.以开放式的数学思维激活数学教学,点燃学生学习的兴趣。数学是美妙的,初

6、中生之所以“厌数学、怕数学”,很大程度上对数学的兴趣没有点燃,缺乏数学学习的乐趣。对此,以开放式的数学思维激活数学教学,让学生在自由的思维空间,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意识。(二)有效运用“问题教学法”,让学生由被动转向主动学习。在数学教学中,学生不勤于动脑、动手,很大程度上在于学生动脑、动手空间的不足,缺乏有效教学方法的引导,致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对此,有效运用问题教学法,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1.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学习。问题是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重要“试剂”,是开启学生积极学习的“钥匙”。教师应基于初中生的思维特点、整合

7、教学内容,将数学教学作为学生探究的过程。这样,不仅适合初中生学习的内心需求,而且有助于学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之中。例如,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动手探究,教师可设置这样的问题情境:(1)让学生将事先准备的△ABC(如下图2所示)纸片剪下三个角:∠A,∠B,∠C;6图2:△ABC图3:∠A,∠B,∠C图4:拼接(2)动手将剪下的∠A,∠B,∠C(如图3所示)拼接在一起,观察三个角会组成什么角;(3)最后,得出(猜出)什么结论?(如图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