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应尊重教师的心灵

新课改下应尊重教师的心灵

ID:10167633

大小:2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6-12

新课改下应尊重教师的心灵_第1页
新课改下应尊重教师的心灵_第2页
新课改下应尊重教师的心灵_第3页
新课改下应尊重教师的心灵_第4页
资源描述:

《新课改下应尊重教师的心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课改下应尊重教师的心灵摘要在新课改下,各种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在种种模式的捆绑下,教师的自身认同和完整性受到威胁,而这十分不利于教师心灵的成长。没有教师生命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而这一切的前提在于尊重教师的心灵。关键词新课改自身认同自身完整教师心灵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正在从“独奏者”的角色逐渐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并不断地从以

2、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从继承性学习转向创新性学习。4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暴露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也是发展学生聪明才智、养成独特个性与创新精神的过程。因此,新课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学生可能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表面上却一无所获,但是,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它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

3、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然而,新课改过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或以学科为中心却也有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在轰轰烈烈的新课改之下,各种“模式”应运而出,而当教学被固定于一种模式之下,教学就变得极端而危险。有的学校规定教师在课堂上只许讲4分钟或整个学校不分学科,整个学校套用一种教学模式时,教师的主导作用被严重忽视了。表面上课改很热闹,但学生真正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提高多少就另当别论了。实际上,新课改各种“模式”下很多教师和学生都有点拧巴的感觉。当今教育中,处处感受到这种强求一致的痛苦,当我们把某种认定的方法技术捧

4、上天的时候,就使得采用不同教法的老师感到被贬低,被迫屈从于不属于他们自己的标准。我们必须寻求一种尊重教师和学科多样性的教学理念。这其实涉及到教师的自身认同性和完整性的问题,事实上认识自我与认识其学生和学科是同等重要的。4在《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中,帕克这样阐释了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我说的自身认同是指一种发展的联系,在这种联系中,自我生命中所有力量汇聚,进而形成神秘的自我:我的基因组成,赋予我生命的父母的性格;我成长的文化环境,有支持过我的人,也有伤害过我的人;我对别人和对我自己做过的有益的或

5、无益的事情,爱的体验和痛苦的感受――还有很多很多。在这个复杂的领域中,自身认同使我成其为我的内力和外力运动着的交会,这一切的一切不断聚合在我们成其为人的永恒的奥秒中。我所说的自身完整,就是说无论如何我都是一个整体,这种整体特点能够在朝着一定方向形成和再形成我的生活模式时的内在联系中发现。自身完整要求我识别那些能整合到我的自我个性中的东西,分辨其中哪些适合我,哪些不适合我――我选择的赋予生命活力的方式与汇聚在我内部的各种力量有关:对这些力量我是欢迎它们还是害怕它们,认同它们还是反对它们,追随它们还是拒绝

6、它们?通过选择自身完整,我会变得更加完整,但是完整并不意味着变得完美无瑕。通过承认我原本是的那个整体,就意味着变得更加真实了。”事实也是如此,认识学生与学科主要依赖于关于自我的认识。好的教学来源于教师的自我认同和自身完整。回顾我们生命中曾遇到过得老师,往往我们在乎的并不是他的技巧如何娴熟,语言多么老练,使我们能记得他的原因是他曾在我们的生命里滋养过我们的生命。这也许就是爱因斯坦说的,教育就是忘掉在学校所学后剩下的东西。一个无法打动自己的老师就像一个无法被自己歌声打动的歌手,他们也无法打动学生和听众。优

7、质的教学不该只停留在技术、模式层面。不要迷信一种方法可以解决教育中所有的问题,否则我们为何提倡因材施教呢?4其实孔子的智慧早就说明了这个问题,教学相长,教师和学生互相帮助彼此的生命成长,教师不是权威,真正的权威是真理。而如果教师所理解的“教育”主要着眼点在学生,而把自己视为教育者,就不会有融洽的师生关系和真正的教学相长。正如德国志愿者卢安克教师所说,教育是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事。既然是人与人之间的事,当然需要对话。人要尊重人的天性,尊重人的自我选择、尊重人追求幸福和快乐的权利,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学生和老师

8、都可以像人一样有尊严并幸福地活着。而现实是教师常常遭受一种无法使教学与自身心灵成长契合的痛苦。这种痛苦一方面来自自身,一方面来自学校“模式”的压力。这会消耗教师教学的热情,而心灵才是干好工作的源泉。一个有魅力的教师除了需要渊博的知识、独到的见解外,还需要独特的个性。而个性的保持是他在他的教学方式和自身之间找到了一致性的结果。叶澜教授说:“没有教师生命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