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品的故事氛围对其气韵的影响

浅谈作品的故事氛围对其气韵的影响

ID:10170398

大小:2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6-12

浅谈作品的故事氛围对其气韵的影响_第1页
浅谈作品的故事氛围对其气韵的影响_第2页
浅谈作品的故事氛围对其气韵的影响_第3页
浅谈作品的故事氛围对其气韵的影响_第4页
浅谈作品的故事氛围对其气韵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作品的故事氛围对其气韵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作品的故事氛围对其气韵的影响  摘要:一部作品要传达的精神是通过它的气和韵的整合才能发挥,故事氛围又可以分为其叙事倾向和故事情节,恰当的情节安排以及故事事件的内容,则完全表现出一部作品所反应的主题。本文将结合茅盾先生的《子夜》重点谈故事氛围对一部成功作品气韵的影响。关键词:艺术气韵;叙事倾向;故事情节中图分类号:I20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1-0000-01故事氛围可以分为两点:一是叙事倾向,二是情节结构。6茅盾先生一再对《子夜》的创作动机、意图和倾向性进行解释和说明,指出自己写作的动机和目的,是“用

2、文学叙事和形象对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进行回答,即整个国际国内环境使中国难以走向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民族资本家无论具有多大的个人能力,也无法挽救民族工业走向破产和没落的命运。”①俄国文学理论家杜勃罗留波夫曾经说过:“衡量作家或者个别作品价值尺度,我们认为是他们究竟把某一时代、某一民族的追求表现到什么程度”。一部现实主义作品是否成功优秀,在很大程度上看它是否反映、提出和回答了时代的重大问题。因此,对30年代中国社会重大问题进行回应的《子夜》,其倾向性决定了艺术性,决定了史诗性和现实主义的优秀性――茅盾先生的一再解释里是内涵了这样的逻辑和自我评价的。毫无疑

3、问,在茅盾的创作方法和理念中,比较广泛和本质化地反映社会现实,追求文字的反应性,有用性和功利性,追求文学的“编年史”功能和史学性是他在对西方文学的接受中形成的明确而牢固的文学价值观。在叙事上,追求以对社会观察的全系扫描为特征的宏大性,在创作目的上的政治配合与政治文献性,在人物描写上着眼于人的阶段关系和社会关系对人物心理行为的影响。在故事情节上,茅盾先生首先选择了上海这一典型的大都会作为人物活跃的具体环境,并以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为中心,安排了三个展开茅盾冲突的主要场所:吴公馆、交易所、裕华丝厂。这三个主要场所的安排,一方面是作者的生活经验,另一

4、方面则是适应着艺术表现的要求。故事的一开始茅盾就借着吴老太爷的入住上海来展开情节,吴老太爷也可看做一个“拉幕人”,由他带领读者进入《子夜》。那么茅盾要首先把读者带入一个什么样的气氛中呢?故事的开始有这样一段描写“坐在这样近代交通的利器上,驱驰于三百万人口的东方大都市上海的大街,而却捧了《太上感应篇》,心里专念着文昌帝君的‘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6的告诫”“汽车发疯似的向前飞跑。吴老太爷向前看。天哪!几百个亮着灯光的窗洞像几百只怪眼睛,高耸碧霄的摩天建筑,排山倒海般地扑到吴老太爷眼前,忽地又没有了长蛇阵似的一串黑怪物,头上都有一对大眼睛放射出叫

5、人目眩的强光,啵――啵――地吼着,闪电似的冲将过来,准对着吴老太爷坐的小箱子冲将过来!近了!近了!吴老太爷闭了眼睛,全身都抖了。”②这段描写表面上表现出吴老太爷刚到上海的“不习惯”,实际从结构与故事情节的角度来看,则拉开了故事的序幕,拉开了八十多个人物,线索纷繁、矛盾复杂。这里既描写了投机市场瞬息万变的斗争,民族工业的暗淡的前景,都市资产阶级社会醉生梦死的生活;也描写了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农村的革命暴动等等。但是,所有者些复杂的生活内容,都集中在两个月的时间内表现出来。换句话说,作者面对的不是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来展示这些复杂的生活内容,而是

6、截取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横断面”,集中的来加以表现。故事的结构与情节是不可以分开而谈的,所以从情节与结构的角度来看,《子夜》的开头部分作者巧妙的安排了一个戏剧性的开幕――吴老太爷的死。它的出现对以后矛盾冲突的展开起着重要的作用。6接着序幕之后的开端,主要就担负着提出矛盾的作用。这个部分所安排的情节,是相当巧妙的。作者借吴老太爷的丧事,安排了一个特定环境――灵堂。作者才有可能迅速而自然地把《子夜》中的主要任务都集中在一起,并通过他们的言谈、举动,通过他们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把小说里的几件重要线索都提出来,为以后矛盾冲突的迅速展开埋下了伏笔。一

7、是通过赵伯韬组织秘密“公债多头公司”和吴荪甫、孙吉人、王和甫等组织企业界联合财团这两件事,把民族资产阶级与帝国主义和买办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斗争的线索提出来,并成为以后故事发展中的一条贯串始终的主线。二是,通过账房先生莫干丞报告工人的线索。三是通过费小胡子的电报,埋下了双桥镇农民暴动的线索。《子夜》的主体部分的结构,包括第四章至十六章。小说里的矛盾冲突,基本上都在这个部分里展开,即包括情节的发展,高潮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四章至第八章,是承开端之后矛盾冲突的发展。第二部分,包括第九章至第十六章,是矛盾冲突逐步发展到高潮的阶段。第一部分里,作者把开

8、端里所提出的三条主要线索明朗化,并以吴荪甫与赵伯韬的矛盾冲突为主线,把其它两条线交错起来写。这部分主要描写吴荪甫与赵伯韬的初次交锋:民族工业资本家等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