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同步练习题(全套,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同步练习题(全套,含答案)

ID:10172356

大小:5.39 MB

页数:79页

时间:2018-06-12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同步练习题(全套,含答案)_第1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同步练习题(全套,含答案)_第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同步练习题(全套,含答案)_第3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同步练习题(全套,含答案)_第4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同步练习题(全套,含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同步练习题(全套,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同步练习题(全套,含答案)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1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练习一、选择题1.孔子的教学内容,可称之为“六艺”。其中“礼”谓天地阴阳之秩序,“乐”谓取得和谐。后人学者曾评论:在孔子的哲学中,道德与音乐居于同等地位。这表明孔子的教学特点是A.强调道德教化的功能B.注重维护等级制度C.主张严格遵守礼法D.教学与音乐相结合2.面对乱世,孔子周游列国,希望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但其政治理念最终破灭于现实面前,对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表述最准

2、确的是A.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B.当时各国忙于争霸,无暇接待孔子C.孔子的儒学思想脱离当时的社会现实D.孔子及其弟子都是没有实权的文人3.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所提出的“有教无类”思想的进步意义在于A.打破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B.推动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C.肯定了私学的合法性D.增加了学生成才的可能性4.2015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孔子第78代嫡孙孔维克提案建议将教师节改期到孔子诞辰日,即9月28日。下列属于孔子教育思想的是A.民贵君轻B.无为而治C.因材施教D.兼爱非攻5.《论语•雍也第六》载:子曰:

3、“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段记载反映了孔子教育的基本思想是A.启发诱导B.循序渐进C.因材施教D.有教无类6.美国物理学家卡泼勒曾将老子的哲学思想与现代物理学进行过比较,他认为“‘道’暗示着‘场’的概念,‘气’的概念与量子‘场’的概念也有惊人的类似”。对卡泼勒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老子的思想为现代物理学提供了哲学框架B.老子的“道”的观点蕴含了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C.老子的哲学思想与量子论有相同的科学价值D.老子的思想是现代物理学发展的理论源泉7.孔子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可称为“仁—礼社会”,

4、其中“礼”的作用是A.缓和阶级矛盾B.维护等级秩序C.建立新的社会秩序D.维护地主阶级利益8.孔子主张人在修养的过程中,来自内部的自由、自律和来自外部的他由、他律,应当是相辅相成的。孔子主张的“他律”指的是A.君主意志B.“爱人”之心C.内心自省D.礼乐制度9.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就其性质而言,它是中国历史上一场A.政治运动B.启蒙运动7979C.思想文化运动D.思想解放运动10.孔子看到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便愤然谴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则材料反映出孔子的思想之一是A.仁者爱人B.忠恕之道C.

5、克己复礼D.中庸之道11.据说冉雍的父亲是个“贱而恶”的人,但孔子仍收冉雍为其弟子,这体现了A.因材施教的原则B.有教无类的思想C.没有贵贱之分的思想D.循循善诱的说教12.家中的老人时常教育后代说:“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显然,老人继承了传统文化中的A.道家思想B.儒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13.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因关心环保议题,拍摄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记录地球生态所将面临的浩劫,而获得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面对地球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你认为中国哪

6、一思想学派最能回应此议题A.道家B.墨家C.儒家D.法家14.墨子主张“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反对“骨肉之亲无故富贵”。这表达了手工业者A.怀念“小国寡民”的社会B.要求提高政治地位的愿望C.要求建立政令统一的中央政权D.要求为新兴地主阶级选拔人才15.“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与材料观点相符的学派是A.墨家B.道家C.儒家D.法家二、非选择题16.阅读下面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言论:材料一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材料二 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

7、…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自愚且贱者为政乎贵且智者则乱,是以尚贤之为政本也。材料三 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7979材料四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请回答:(1)以上言论都围绕着什么中心问题?各则材料所提主张的核心是什么?(2)为什么在同一问题上,当

8、时社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主张?(3)上面的主张哪种对当时的影响最大?原因是什么?上面的主张哪种对后世影响最大?参考答案1-5ACACC6-10BBDDC11-15BAABB16.(1)围绕的中心问题:如何治理国家才能巩固统治。材料一主张用“德”和“礼”,材料二主张尚贤;材料三主张无为;材料四主张重罚。(2)社会大变革时期;代表不同阶层的士人提出不同主张。(3)材料四严刑重罚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