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训练专题一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奠基时期——先秦

2017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训练专题一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奠基时期——先秦

ID:10172593

大小:76.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6-12

2017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训练专题一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奠基时期——先秦_第1页
2017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训练专题一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奠基时期——先秦_第2页
2017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训练专题一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奠基时期——先秦_第3页
2017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训练专题一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奠基时期——先秦_第4页
2017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训练专题一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奠基时期——先秦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训练专题一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奠基时期——先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训练专题一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形成时期——先秦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有学者指出“从汉朝以迄明清,宰相一旦威权既重,组织形态发育成熟,便会蜕变为闲曹,为皇帝身边发育出来的新的宰相机构所取代。以皇权为中心,中国的宰相机构呈现出‘波纹式循环发生’状态。”下列选项不能反映材料观点的是(   )A、汉代中外朝制度                          B、隋唐三省六部制C、魏晋九品中正制                          D、宋代

2、设参知政事2.布政使一职始创于北宋赵匡胤统治时期,是为了分拆节度使的财政大权,以此削弱割据势力。此制一直延续到清朝。1853年湖南巡抚骆秉章在长沙开设厘局(税务机关),“以亲信裕麟总之,藩司(布政使)列衔画行,莫能问其数”。布政使被督抚“一脚踢开”意味着(  )A.现代财政制度的正式建立   B.清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削弱C.地方权力制衡制度的建立   D.中央掌握了地方财政权力3.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周王以“天子”自居,但“汤武革命”使周天子感到“天命无常”,于是提出“顺天应民”的观点,以后历代都遵循。这反映了周以后(  )

3、A.天命思想强化了宗法制度   B.人民的主体地位被确立C.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D.天命观被赋予实际内容4.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元史学会会长李治安先生说:“行省演化为地方最高官府,只是言其性质的基本方面”;“即使上述演化完成以后,行省仍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某些原有性质……并非纯粹的地方官府”。这表明(  )A.行省具有二元化特点   B.行省是临时性机构C.行省不是地方政府   D.行省与郡县无异5.“自秦、汉以来,仕者不世,然其贤人君子犹能识其先人,或至百世而不绝,无庙无宗而祖宗不忘,宗族不散,其势宜亡而独存,则

4、由有谱之力也。”这一现象说明(  )A.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基础                B.宗法观念是维系家族亲情的纽带C.宗庙是维系亲情延续的关键                D.宗法制构筑了家族内部等级观念6.入关之前满人政权皇位的继承采取的是贵族推举制,后来康熙继承汉人的制度采取嫡长子继承和预立太子的做法,雍正则实行“秘密建储制度”。这种变化的实质是(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消除了官员结党营私的现象C.促进了封建化的过程               D.解决了皇权继承问题7.

5、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对考生的籍贯有严格的规定,要求报名时应当如实填报姓名、年龄、籍贯及父祖三代履历。以外州县籍冒充本州县籍,称为“冒籍”。“冒籍”现象几乎存在于科举制度实施的各朝代。这在客观上反映了古代中国(  )A.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B.科举制的弊端难以革除C.户籍制度不合理           D.移民制度的僵化8.明代于慎行《读史漫录》中记载:“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中(大意:宫中),稀见卿相。”

6、由此可见,“中朝”(  )A.协助皇帝决策,削弱相权      B.掌握军政大权,独立决策C.辅助丞相议事,处理政务      D.担任行政职务,有名无实9.泉州港和阿姆斯特丹港都曾是著名的国际贸易港口,泉州港在元代与一百多个国家建立贸易往来,达至极盛,明清后则走向衰落。阿姆斯特丹则至今仍是欧洲第四大港口。这两个港口命运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造船、航海技术的差异   B.手工业发展的程度   C.经济形态的差异          D.资本积累的程度10.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出现“离心现象”——在其它国家,城市人口比重愈来愈高,也

7、愈来愈集中,小城市变大,大城市变得更大;但在中国,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C.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D.新航路开辟11.有古诗这样描述江南养蚕情景:“东风二月暖洋洋,江南处处蚕桑忙。蚕欲温和桑欲干,明如良玉发奇光。缲成万缕千丝长,大筐小筐随络床。美人抽绎沾唾香,一经一纬机杼张。咿咿轧轧谐宫商,花开锦簇成匹量。莫忧八口无餐粮,朝来镇

8、上添远商。”这反映出当时(  )A.南方经济相对落后且与外界隔绝     B.小农家庭经营方式趋向多元C.耕织结合仍是主要生产方式         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日益明朗12.南宋《岁时广记·售农用》中记载:“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