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工业城区转型问题

浅析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工业城区转型问题

ID:10174641

大小:2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6-12

浅析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工业城区转型问题_第1页
浅析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工业城区转型问题_第2页
浅析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工业城区转型问题_第3页
浅析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工业城区转型问题_第4页
浅析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工业城区转型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工业城区转型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工业城区转型问题  摘要:工业城区转型发展是一项世界性难题。本文将PRED(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分析框架纳入工业城区转型过程,拓展了工业城区转型的理论研究范式。本文还构建了工业城区发展的PRED分析框架和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北京市石景山区作为案例地做了实证分析。最后,结合案例地的实际情况给出了加快工业城区转型发展战的总体建议。关键词:PRED系统;工业城区;石景山区;转型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识码:A1.引言7中国的工业城区转型始于上世纪90年代,伴随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加快转轨,大批国有企业破产

2、倒闭以及资源型城市进入枯竭期,工业城区转型被提上日程。2003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标志着新一轮老工业城区转型全面铺开。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创新驱动的国家战略,北京市正在加快推进“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步伐,与此同时,地区间、区县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石景山区作为北京市的传统工业区,在首钢厂区完全搬离的形势下,确立了CRD(首都休闲娱乐中心区)的战略方向,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统领,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转型道路。但是在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的大环境下,依然面临可持续发展能力

3、不足的严峻挑战。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了研究。首先,本文将PRED(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分析框架纳入工业城区转型过程,拓展了工业城区转型的理论研究范式。然后,本文构建了工业城区发展的PRED分析框架和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理论开创性。并且,本文基于PRED分析模型对石景山区的整体可持续发展能力做出评价,有助于案例地了解差距,把握潜力,提出合理的转型策略,实现可持续发展。2.工业城区转型的PRED分析框架本节主要阐述PRED系统与工业城区转型之间的内在作用机理,以此形成老工业城区转型调整的PRED分析框架。区域P

4、RED系统是一项动态开放的复杂系统,与工业城区转型具有一致性和普遍适用性。主要表现在PRED系统的各个因素都与工业城区转型具有紧密的联系,分别从各个因素入手进行分析,即可获得全面的区域发展特征。2.1人口因素7人是第一资源,也是构成PRED系统的主体和首要因素。作为一个特殊高级的子系统,人口因素对区域PRED系统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对老工业城区可持续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人口的失调或结构性缺陷,又容易给城市转型带来障碍。减少失业人口,加快城区转型,必须把提高人口素质和控制人口数量作为转型发展的

5、关键。2.2资源要素资源包括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以及经济资源等。资源要素具有双刃剑的作用,一方面能够提供经济发展、物质条件最大化的基础条件,另一方面,一些地区过分依赖资源,有可能会导致“资源依赖路径效应”和“资源诅咒效应”。对于处在转型阶段的工业城区而言,大都面临着资源状况不能维系此前发展模式的问题。对于资源的利用,既要考虑到经济性因素,更要充分顾及代际公平和最低安全标准问题。2.3环境要素城区的环境因素是居民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既包括空气、土壤、水、固定废弃物等自然要素,也包括人类本身。环境要素在区域系统中具

6、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环境恶化既能妨碍资源利用,影响发展,同时对人的健康和生命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工业城区大都面临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由于历史上形成的老工业区,多处于城市的中心地带,生产区与生活区杂乱无章,市政基础设施陈旧,从而制约了城市整体功能的提升。2.4发展因素7发展是城市PRED系统中的核心要素。城市PRED系统要实现协调发展,必须把发展作为前提。对于老工业城区转型而言,首要的是解决发展动力不足,财政收入锐减以及由此引发的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等突出问题。必须要把加快总体发展速度作为调整改造的重要内容,考

7、虑到人口资源环境条件,要实现发展,必须把转变发展方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利用已有科研基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并以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3.PRED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区域PRED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应该涵盖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多方面的因素,其构建过程可以概述为:(1)分解描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总目标;(2)确立相应准则;(3)建立预选指标集;(4)筛选指标;(5)建立指标体系。在客观性、整体性、可获取、可操作、可量化和可比性等准则的指导下,我

8、们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进行层次分解,并对具体特征指标进行筛选,得到了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具体地说,该体系分为4个层次,采用了经济发展指标、社会发展指标、资源环境指标3大类指标,包含9个分类指标和21个单项指标,详细指标见表1。表1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7接下来阐述各指标的计算方法。因不同影响因子对区域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