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陇州社火的传承和发展

浅析陇州社火的传承和发展

ID:10174961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6-12

浅析陇州社火的传承和发展_第1页
浅析陇州社火的传承和发展_第2页
浅析陇州社火的传承和发展_第3页
浅析陇州社火的传承和发展_第4页
浅析陇州社火的传承和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陇州社火的传承和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陇州社火的传承和发展摘要:社火作为我国西北地区一种古老的民间文化和风俗性活动,传承至今,独具特色。陇州社火,更是以其脸谱,服饰、造型、气势,以及广泛的群众参与度、吉庆祥和的寓意,迎来诸多赞誉,被列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浅析陇州社火的现状特征,对于传承关陇地区传统文化和遗产民俗、传承和创新中华文明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关键词:陇州社火;传承;发展中图分类号:J8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4)10-0231-01社,古指土地神(白虎通义《社稷》),为方便祭祀,方圆六里为一社(管仲《乘马》),以社为单位“击器而歌、围火而舞”的祭祀活动,称之为社火。后来,社火

2、演变成为乡村祭神、娱神、迎神的赛会,并加入了杂戏表演。陇州为陕甘两省交界地,自设州府以来,就辖今甘肃和陕西的辖区交界范围。陇州社火始于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时称“百戏”,兴盛于宋、明、清三朝,是当地人图腾、生活、娱乐方式变迁的一个活化石,也是我国保存较为完整的原生态民间文化历史遗产。一、陇州社火的特征5作为一种群众基础好、参与度高的群体性祭祀和娱乐活动,陇州社火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表演形式特殊。陇州社火按表演时间区分为昼社火和夜社火,按表演形式区分为马社火、车社火、山社火、背社火、抬社火、高芯社火、高跷、地社火、黑社火等。表演大多类似“哑剧”,要求表演者动作静止不动,表情始终如一

3、,以神叙事,以型传神。表演所需道具有木掾、各色花布、花束等,有时还要借助交通工具,比如,车社火要借助马车、牛车和骡车等完成社火表演。二是呈现主题突出。陇州社火取材广泛,有崇拜超自然力诸如对“神”崇拜的,有崇拜英雄人物和传播民族道义的,也有随着时代发展宣扬国策法规的,可以说一直在传承中发展创新,既一脉相承,又相得益彰。概括起来其呈现主题主要有三种:一是感恩,感恩土地神使农作物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族群延续。二是祈福,祈求神灵赐予人们力量,驱魔赶妖,佑人平安。三是娱乐,农闲之际,载歌载舞,休闲娱乐。三是脸谱艺术精湛。陇州社火的脸谱绘制形式多元,既有直接绘制在人脸上的脸谱,还有绘制在马勺上的

4、脸谱和绘制在土麻纸上的脸谱。二、陇州社火的发展现状5陇州社火靠口传心授传承至今,现在已成为了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国内外人们的喜爱。近年来,当地政府对其传承和建设比较重视,先后制订五年保护工作计划,普查、挖掘、整理历史资料,建立了五大社火会社、七大派系的社火保护重点单位,抽调专业干部下村住队恢复各级社火会社组织,举办各类专业知识培训班,筹组社火表演团队,出外进行演出,举办元宵节社火巡演活动等等,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要看到,陇州社火在传承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首先,受到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这种传统文化活动在加速消亡,人们传承保护陇州社火的紧迫感还不强。其次,专家、学者对类

5、似民间艺术给予了较高评价,而普通百姓和相关机构对此认识不足,参与传承和保护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缺少持续性、制度性的措施。再者,在西部大开发大背景下,人们投身经济建设动力十足,参与乡土文化创作的积极性不高,也使得这种古朴文化活动缺乏亮点和吸引力,社火表演很难成为职业,继承人比较匮乏。三、对传承和发展陇州社火一些思考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就必须走中国特色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路子。从某种意义上讲,发掘和保护以陇州社火为代表的文化遗产就是在增强我们的文

6、化自信、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5就理论建设而言,应开展好普查工作,着重抓好陇州社火的史料收集、种类区别、谱系溯源以及脸谱化妆、妆扮形式、唱词曲调、游演阵势等内容的研究和整理,形成一定的理论成果,出版传播。就实践建设而言,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由地方文化部门牵头,建立文化生态保护社火会组织机构,将陇州社火等品种纳入保护范畴,尤其要将民间艺人列为保护对象。二是建立一支陇州社火表演艺术团队,常年开展工作,定期进行培训。三是组织专业人员带妆演出,力求呈现社火表演原貌,同步录像摄影,保存影像资料,便于沿续传承。四是开办各类社火表演培训班,聘请老艺人担任教员,吸纳和招收年轻一代积极参与学习

7、培训,培养接班人,锤炼新生力量。五是继续保持每年一度的春节社火巡游演出活动,并充分利用乡村庙会、城镇物资交流会组织演出,使社火艺术由群众自娱自乐逐步向产业化转化。六是举办陇州社火艺术节,组织各类社火、锣鼓及民间艺术大赛活动,检阅和促进社火艺术传承和发展。参考文献:[1]王姚安,刘宗�.陕西社火脸谱[M].上海远东出版社,2010.[2]翁偶虹.戏曲论文集[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3]李继有.中国陕西社火脸谱[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