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麻醉精品医学ppt课件

全身麻醉精品医学ppt课件

ID:10181920

大小:3.12 MB

页数:33页

时间:2018-06-12

全身麻醉精品医学ppt课件_第1页
全身麻醉精品医学ppt课件_第2页
全身麻醉精品医学ppt课件_第3页
全身麻醉精品医学ppt课件_第4页
全身麻醉精品医学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全身麻醉精品医学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节 全身麻醉麻醉药经呼吸道、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等到达体内后,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临床上表现为神志消失,全身的痛觉消失,也可有反射抑制和肌肉松弛等。全身麻醉的概念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程度与血液中的药物浓度有关,并且可以调控,完全可逆。当药物被代谢或从体内排出后,病人的神志逐渐恢复。全身麻醉的概念全身麻醉的概念经静脉注射进入体内静脉麻醉经呼吸道吸入进入体内吸入麻醉经呼吸道和静脉进入体内静吸复合麻醉一、吸入麻醉药 二、静脉麻醉药全身麻醉药可控制性能血/气分配系数 麻醉强度(MAC)油/气分配系数)吸入麻醉药理化性能与药理性能吸入麻醉药理化性能与药理性能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指某种吸入麻

2、醉药在一个大气压力下与纯氧同时吸入时,能使50%的病人在切皮时不发生摇头、四肢运动等反应时的最低浓度。浓度效应麻醉药吸入浓度 通气效应每分钟肺泡通气量大小 心输出量每分钟肺灌流量大小 血/气分配系数运转肺泡气中麻醉药到肺 循环血中的能力 肺泡和静脉血中的浓度差吸入麻醉药影响肺泡药物浓度的因素吸入麻醉药代谢和毒性吸入麻醉药的脂溶性很大,绝大部分以原形从呼吸道排出,很难以原形从肾脏排出,仅小部分在体内代谢后随尿排出。主要代谢场所为肝脏,其代谢产物对肝、肾有一定毒性,其代谢率越低毒性越小。(1)可控制性能血/气分配系数 (2)麻醉强度(MAC)最低肺泡有效浓度 (3)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4

3、)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5)对神经肌肉节头的影响(6)对颅内压和脑电图的影响(7)对其它系统的影响吸入麻醉药临床评价至今尚未找到理想的吸入麻醉药, 临床上应综合评价一个药物。吸入麻醉药理化性能与药理性能氧化亚氮(笑气)1838年首次应用于临床,现今仍广泛应用于临床。吸入麻醉药常用吸入麻醉药恩氟烷(安氟醚)1968年用于临床麻醉, 现今广泛用于临床。 异氟烷(异氟醚)1972年用于临床麻醉, 现今广泛用于临床。常用吸入麻醉药吸入麻醉药七氟烷(七氟醚)地氟烷(地氟醚)吸入麻醉药常用吸入麻醉药氟烷 甲氧氟烷 乙醚淘汰的吸入麻醉药吸入麻醉药乙醚在一百多年麻醉历史上发挥了巨大作用,立下不朽的功勋,

4、最近十余年国内应用逐渐减少。乙醚开放点滴吸入麻醉,具有麻醉分期明显的特点,在麻醉学教学上很有意义。乙醚吸入麻醉分期常用静脉麻醉药硫喷妥钠用于短小手术,麻醉诱导,有蓄积。普鲁泊福(异丙酚)作用时间短,苏醒完全。依托咪酯用于麻醉诱导r-羟基丁酸钠仅有镇静、催眠作用氯胺酮仅用于小儿体表短小手术。对普鲁卡因静脉复合麻醉的评价普鲁卡因静脉复合麻醉具有中国特色,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发挥了巨大作用,自1956年临床应用以来在中国几乎占领了静脉麻醉的全部市场,八十年代末期起逐渐被淘汰。1、历史沿革1942年应用于临床麻醉2、肌松药的药理作用 神经—肌肉接头阻滞作用3、肌松药分类 去极化类:氯化琥珀胆碱 非

5、去极化类:管箭毒碱、潘库溴胺、 维库溴胺、阿曲库胺。肌肉松弛药4、临床常用的肌松药 琥珀胆碱(司可林)、 泮库溴胺、维库溴胺、阿曲库胺5、应用肌松药的适用证6、应用肌松药的注意事项肌肉松弛药吗啡 哌替啶(杜冷丁) 芬太尼 瑞芬太尼 舒芬太尼麻醉性镇痛药二麻醉机的基本结构 三气管内插管术全身麻醉的实施诱导1.吸入诱导法: (1).开放点滴法: (2).面罩吸入诱导法:2.静脉诱导法1.吸入麻醉药维持2.静脉麻醉药维持3.复合全身麻醉(1).全静脉复合全身麻醉 (2).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全身麻醉的实施维持全身麻醉的实施深度的判断麻醉分期呼吸循环眼征其他浅麻醉期不规则血压↑睫毛反射(-)吞咽反

6、射(+)呛咳心率↑眼球运动(+)出汗气道阻力↑眼睑反射(+)分泌物↑喉痉挛流泪刺激时体动手术麻醉期规律血压稍低、稳定眼睑反射(—)刺激时无体动气道阻力↓手术刺激无改变眼球固定中央粘膜分泌物消失深麻醉期膈肌呼吸血压↓对光反射(—)呼吸↑瞳孔散大麻醉方法、药物手术刺激、失血原发疾病并存疾病全身麻醉的并发症及其处理产生的基础机体处于失代偿状态一个或几个因素的影响(一)、反流与误吸(二)、呼吸道梗阻比较多见,以声门为界分为上呼吸道梗阻 和下呼吸道梗阻呼吸系统并发症及其处理■1、上呼吸道梗阻(1)原因:舌后坠、分泌物聚集在咽喉部、 喉惊挛等(2)临床表现:(3)处理:(4)预防:呼吸系统并发症及

7、其处理呼吸系统并发症及其处理2、下呼吸道梗阻(1)原因:分泌物聚集在气管内、气管、支气管痉挛等(2)临床表现:(3)处理:(4)预防:通气和换气并发症及其处理(三)、通气量不足(四)、低氧血症(五)、低血压1、麻醉过深2、手术中失血3、反射性 (六)、高血压 (七)、心律失常循环系统并发症及其处理(八)、高热、惊厥和抽搐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及其处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