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建筑的抗浮技术措施

地下建筑的抗浮技术措施

ID:10186929

大小:126.0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6-12

地下建筑的抗浮技术措施_第1页
地下建筑的抗浮技术措施_第2页
地下建筑的抗浮技术措施_第3页
地下建筑的抗浮技术措施_第4页
资源描述:

《地下建筑的抗浮技术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地下建筑的抗浮技术措施摘要:叙述地下建(构)筑物在施工期的临时性抗浮措施,使用期的永久性抗浮措施,并分析其经济合理性。关键词:地下建筑:临时抗浮措施;永久性抗浮构造近年来,城市中地下车库、地下水池、地下商场、地下储液罐等地下建(构)筑物的建设项目同趋增多。这些地下建(构)筑物的上部建筑根据其周围环境的规划要求,分为有地上建筑和无地上建筑两类。后者多见于城市广场及住宅区中,地下建(构)筑物的顶板上覆土后作绿化和便道,供人们休闲观赏。这种地下建(构)筑物在施工中及竣工使用期的抗浮措施若无周密考虑,往往会产生上浮现象,导致地下墙体或底板开裂,直接危害使

2、用及结构安全。下面根据宁波机场地下车库和某地下小商品城及游泳池工程情况,对其抗浮措施加以分析。1抗浮措施的经济合理性选择地下建(构)筑物的抗浮措施,并做到经济合理性,首先应慎重分析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并且区别施工阶段和竣工后使用阶段的不同工况。众所周知,物体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所排出的水重量,即地下室所受到的浮力等于地下水位以下至底板底这部分的水重量。根据宁波市一般的地质,浅层土为淤泥质粘土或粘土,土层中多为非承压水、潜水和滞水,且土层的渗透系数低,大致≤cm/s范围。这种地质下的地下室在施工期间,虽然地下室顶板和覆土未完成,但只要及时

3、排除地下室基坑中底板四周的水,就不会产生上浮现象。其排水方法常采用排水沟加集水井,再用潜水泵排出。地下建(构)筑物竣工后,只要伞部白重(包括顶板及覆土重)大丁地下水位下水的浮力,就可达到抗浮的目的。如果地下建(构)筑物的全部自重小于浮力,应采用一定长度的配筋沉管灌注桩增加抗浮力,而不必增厚底板。这些措施,达到了工程造价的经济合理性。2施工期间的抗浮措施地下建(构)筑物若处于透水系数比较大的粉质粘土、粉土、砂土中,由于正值施工期间,地下室的顶板和覆土尚未完成,此时底板和外墙已施工完成,在地下水作用下,形成了一定的浮力。当浮力不大时,可利用排水明沟、

4、集水井结合潜水泵排出基坑内的水,减小浮力。当土质的渗透系数大,即浮力较大时,应在地下室底板中设置后浇带,利用底板下的块石垫层作为倒滤层,在后浇带中插入轻型井点立管,不断地降水,如图1所示。根据坑底土质的不同,井点立管可插至底板垫层下的粉土层,也可以将滤管部分埋置于块石垫层中。浇筑后浇带中砼时,应在井点立管中焊上环形钢板止水环,然后继续降水,直至地下室顶板和板顶覆土完成后,再切割掉井点立管,管顶加盖板焊死。若设置后浇带有困难,则可以在底板中适当部位设几个深井点降水,挖土至设计标高后,焊上环形止水环,浇入底板砼中,其余处理同上述。3永久性的抗浮措施3

5、.1常规构造抗浮措施地下建(构)筑物永久性构造的抗浮措施一般有如下几种:如用加厚底板增加自重的方法,利用地下室外壁与填土的摩擦力和顶板上覆盖土的重量,利用底板外伸部分增多回填土重量等。但是这些常规性措施都有一定缺陷,如增厚底板则不经济,扩展外伸部分会受周围建(构)筑物或建筑红线限制。(4)植物根系与土工网垫交织在一起,形成浅层致密的坡面加筋复合保护层,具有一定的整体性和极强的抗冲蚀能力。图1后浇带降水图1、地下室底板;2、止水环;3、后浇带;4、混凝土垫层;5、轻型井点;6、块石垫层3.2.2绿色通道护坡技术将喷混凝土植生的材料:水、混合植被种子

6、、水泥、植壤土、有机肥、复合肥、锯末等按一定的比例在强制式搅拌机内搅拌>1min,然后喷到直径为3mm、网目8cm×12cm的镀锌钢丝网上拉平,用1m长、直径10cm钢筋按1m×1m梅花型固定。若厚度>10cm,分两层喷射,中间不得有间隔,喷完后混凝上的回弹率小于15%。植生护坡施工完毕,在其上铺一层无纺布进行浇水养护,施工时气温>12℃。这两种护坡技术种子选择应符合以下要求:(1)对土质要求不能太高,适应气候条件强,生长能力强。(2)根系发达,茎干低矮,生长快,绿期长,能迅速覆盖地表。(3)成活率高,能吸收深层水分,有效固土。(4)价格低廉,管

7、理方便,无病害,与杂草竞争力强。3.2抗浮桩措施在常规性的构造抗浮措施不足时,应设置地下室底板下的桩。抗浮桩不仅增加了桩身自重,更重要的是利用桩周土体的摩阻力来抗浮。地下建(构)筑物底板下的桩,应视不同的地质条件区别对待。当底板下为淤泥质粘土、粘土类地基时,利用配筋到底的沉管灌注桩是一种比较经济合理的方法。当底板下为粉土、砂土或硬可塑类粘土或风化基岩时,可利用人工挖孔扩底桩。扩底桩的间距L(半面布置以正方网格为最佳)、深度H、扩大头直径D三要素,可根据抗浮要求、土质岩性、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方法和地下水等情况确定。若板底下不是岩石,三要素因满足关系

8、:D+2H≈L为宜(图2),且宜L>6d(d为桩径);若板底下是岩石,则板底垫层可直接浇筑在岩石上或用扩底桩牢固地嵌固在岩石里,即可取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