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有四大词人

清朝末年有四大词人

ID:10203148

大小:99.0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8-06-12

清朝末年有四大词人_第1页
清朝末年有四大词人_第2页
清朝末年有四大词人_第3页
清朝末年有四大词人_第4页
清朝末年有四大词人_第5页
资源描述:

《清朝末年有四大词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清朝末年有四大词人,其中广西就独占了两个。他们就是王半塘与况蕙风,二人都是广西临桂人。其中况蕙风有个朋友叫做刘瑞球,字剑笙,乃是晚清的举人,因为年轻时曾到日本学过军事,回国后便也当了军官。辛亥革命失败后,这位刘瑞球老先生心灰意懒的回到了家乡广西蒙山过起了传统名士们的隐居生活,终日下棋填词、闲来吟风弄月,更留了一套《眉隐集》,也算当地一位颇有名气的词人了。  却说这刘瑞球又有个小外孙,生于1924年清明节,起名陈文统。在外祖父的熏陶下,这陈文统小小年纪就有了不俗的旧学功底,八岁时跟外祖父学习填诗作对的功夫,九岁已

2、隐然有所小成。  陈文统是从单字对、双字对开始学起的。如夏对冬、天对地、中华对世界等。这种练习,对儿童有一定的娱乐性,容易接受。实际上,也可学到一些有关词性、虚实、平仄、修辞等的基本知识。加之陈文统天赋聪敏,对出来的对子常令外祖父赞不绝口。一次,刘瑞球出了个三字对“四眼井”,陈文统便以“八角亭”对之。工工整整,外祖父听后自然十分高兴。  陈文统九岁那年,有一位姓范的道台来他家中做客,一时兴起随口出了一幅上联考较他,道是:“老婆吹火筒”。“筒”字按蒙山方言读“洞”音。陈文统觉得出句挺有意思,略加思索即对以下联:“

3、童子放风筝”。范道台听后不禁啧啧称奇,击节语道:“孺子可教,后生可畏。”陈文统就这样揭名乡邻了。  不过这位日后的侠坛巨匠,在童年时代看的武侠小说却并不比其他孩子多,甚至可以说看得很少——他的父亲从小就要他念《古文观止》、唐诗宋词等“格调”比较高雅的文学,所以陈文统只是偷偷看过两部武侠小说(《七剑十三侠》与《荒江女侠》)而已。  也是九岁时,陈文统开始跟祖父学习围棋,围棋成了后来影响他一生的诸多因素之一。  陈文统十二岁时,因成绩优异,跳级进入蒙山县乐平初中读书,哪知同年却又因为数学英语两科均不及格又留了一级。

4、过了两年他因病休学,在家补习数学的同时又背了不少宋词,直到次年春季才返回校园。这时日军的战火已点燃中国将近两年之多,但由于广西地处大陆西南,故并未受到太大波及,陈文统过得也依然是书香世家的公子哥儿的生活,但此时十五岁的他也开始阅读《救亡日报》等进步刊物了。据说就在这一时期,他的部分诗词已经传遍了周围的几个县,更有了“宝扇求诗,香巾索字”的传言。“宝扇”之事或无从查考,但“香巾”之事则确实是有的。  话说,陈文统在乐平中学读书时,他的同班同学、表妹韦月仙,求他在笔记本上题字纪念。于是陈文统接过笔记本,略一凝思,便

5、欣然以鹤顶格嵌名“月仙”二字题了一联:    月色无痕,绿窗朱户年年绕;    仙姝有恨,碧海青天夜夜心。  那个时候,年轻的陈文统特别喜欢读李商隐的诗,表妹“月仙”的名字勾起他颇富诗意的联想,便索性在下联中拈来李商隐的诗句,将“月仙”其名嵌入联首,月仙看后自然十分高兴。这件事在班上一经传开,引得另一位少女捧着香巾也要请陈文统题联,令班上的同学无不哑然失笑。后来,这幅嵌着表妹名字的对联,被陈文统写进了武侠小说里。“月仙”成了冰宫里的一名宫女,陈文统本人则化身为唐经天,借此联暗中嘲讽冰川天女像嫦娥一样,寂寞独守冰

6、宫。事详《冰川天女传》第六回。  陈文统少年读书时,其实有颇多趣事可提,只是如今大家太着重于他的武侠成就上,因而将之忽略罢了——笔者在此再引一幅他题同学廖崇堂的对联。    崇的什么?上士少尉皮腰带;    堂在那里?浅宫深殿肉屏风。  这位廖崇堂,对军官的威仪和戎马生活甚为钦佩和向往。于是陈文统便用其名字开头,以“鹤顶格”给他做出了这副对联,以博得众同学一笑为快。有趣的是,此联竟改变了廖崇堂的职业选择。这位崇武的廖崇堂,大学毕业后,在一家报馆当起了编辑,和陈文统一样成了地道的文化人。  许多年后,在写武侠小说

7、的同时,陈文统仍还专研楹联这一独特的中国文学形式。他在报上开设“联话”专栏多年,退休后将之汰选增补,合成《名联观止》二卷,在两岸三地推出,受到广泛好评。他认为,清代楹联成一时之盛,讲究对仗、声律、平仄,又注重修辞、用典和文采,要做副好对联并不容易,中国的对联是世界文学中的独家,但过去却忽略了这方面的研究。因而,他提出“联学开新可从文史入手;骚坛夺席堪与诗词并肩”,连这个倡言都以“对子”撰作,可见他对“对联”的痴迷。他曾指出,清楹联对中国文学有贡献,此说在界内引起了争论,正是一石投池,波澜涌起。  1940年夏季

8、,十六岁的陈文统考入平乐高中,并对新诗产生了兴趣。一年后,他不知何故又从平乐高中辍学,于同年夏季转入桂林高中读书,广泛接触新文学,同时开始向《力报》投稿。  注:《力报》,1936年创刊于长沙。着重反映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真实情况,其副刊则以宣传新文学为主。“七·七事变”发生后,该报力主抗战,不久衍变为邵阳《力报》、桂林《力报》、衡阳《力报》、沅陵《力报》四家。陈文统投稿的当为桂林《力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