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的奠基之作

江汉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的奠基之作

ID:10213812

大小:38.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6-12

江汉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的奠基之作_第1页
江汉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的奠基之作_第2页
江汉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的奠基之作_第3页
江汉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的奠基之作_第4页
江汉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的奠基之作_第5页
资源描述:

《江汉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的奠基之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江汉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的奠基之作《京山屈家岭》是一部很不起眼的考古发掘专刊。这部发掘专刊的文字及插图不足100页,图版不足60版,而且在1965年秋经科学出版社出版之后不久就逢“文化大革命”的开展,京山屈家岭遗址发掘主持者与报告编写主持者张云鹏先生在文革中被残酷迫害而过世,后人对这部发掘专刊未作任何的宣扬。然而,这部不起眼的考古发掘专刊,却是我国江汉地区、也是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的奠基之作,自然也是张云鹏先生为中国考古学留下的一份宝贵的遗产。一、屈家岭遗址的发掘过程与主要收获京山屈家岭遗址的发现与发掘成果,是20世纪5

2、0年代长江中游地区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中的一个亮点。长江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考古,起步较晚,最先是从江汉地区开始的。1954年举办的“第三届考古训练班”有几位湖北省的学员。他(她)们学成结业之后,适逢在江汉地区的中心地带开展石龙过江水库的基本建设,他们带着在考古训练班学习的知识以及在西安半坡遗址实习积累的考古发掘经验,与“第一届考古训练班”14学成结业的湖北省学员一起,配合工程开始了江汉地区的首次新石器时代田野考古工作,调查发现了上百处古文化遗址,多为新石器文化遗存,京山屈家岭遗址就是其中重要的一处。这一重要考古发现上报国家文物主

3、管部门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当即派遣张云鹏等先生前往领队主持考古发掘。他们经实地考察,认为屈家岭新石器时代遗址有重点保护的必要,提请将此段石龙过江水渠改道至遗址边缘地带穿过。此意见落实之后,于1955年2月在新规划的水渠线路上试掘开了四条探沟。一个影响至今的考古发掘就这样开始了。四条探沟的试掘收获,发现了一种在其它地方未曾见过的新的文化遗存。如薄胎的细泥黑陶、薄似蛋壳的细泥彩陶等,并认识到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①。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决定在屈家岭遗址上,开始以探索长江中游史前考古学文化为课题的学术性考古发掘。于是在1956年6月至1

4、957年2月进行了正式发掘,发掘工作由张云鹏先生主持,并得到夏鼐先生指导(由张云鹏先生通过书信往来即时请示汇报),湖北省的文物考古人员自始至终配合了考古发掘。此次扩大了发掘面积,在水渠旁、老槐树下布197个探方,揭露面积858平方米(图一)。《京山屈家岭》公布了第二次发掘的全部收获与研究认识。屈家岭遗址第二次发掘发现的文化层堆积分为两大层,即早期文化层和晚期文化层,晚期文化层又分为晚期一与晚期二两段。14在早期文化层中发现灰坑24个,墓葬一座。灰坑中出土了一批陶器残片,以薄胎黑陶为主要特色。墓葬为仰身直肢葬,随葬品有4件陶鼎、1件陶

5、圈足器。黑陶鼎的形制与灰坑中出土的相同。在早期文化层中出土的遗物有石斧、锛、刀、凿、钺(穿孔铲)、球等石器,陶器有碗、�、盘、碟、曲腹杯、纺轮、陶球、陶环、陶祖等,以带盖或无盖黑陶小鼎最具特色,朱绘蛋壳黑陶亦较突出,并出有白衣彩陶片等。还有玉坠、玉璜等小型玉饰品。在晚期一文化层中发现一处建筑遗存、一座墓葬。建筑遗存的面积约500平方米,可能是一种建筑物倒坍后的堆积,其内揭露出近30平方米的一块烧土地面、墙面残块以及带有木柱痕迹的柱洞,显示木柱的直径约10厘米以上,深约30~40厘米。有的烧土块上有“白灰面”。尤为重要的是,在建筑物烧

6、土中有大量的稻谷壳和作物的茎的痕迹。是我国首次发现的羼稻谷壳和作物茎的草拌泥建筑材料,经对稻谷壳形态的鉴定,属栽培稻中的粳稻②。发现的一座墓葬仅残留部分骨痕,可辨其为仰身直肢葬。在晚期一文化层内出土的遗物,有石斧、锛、凿、刀、镰、杵、镞以及钺等石器、陶缸、甑、鼎、�、碗、双腹碗、薄胎彩陶碗、蛋壳彩陶碗、豆、杯、蛋壳陶杯、蛋壳彩陶杯、三足碟、罐、壶形器、彩陶壶形器、器盖、纺轮、有彩或无彩陶纺轮、陶环、彩绘陶环、陶球等陶器,以及小型玉饰品。14在晚期二文化层中亦发现一处建筑遗存和一座墓葬。建筑遗迹南北长14米,东西宽约11米。分南北两部

7、分。北边是一个长方形烧土台子,东西长8.9米,南北宽6.62米,高0.55米,在南、北两侧各有4个柱洞,柱洞直径约0.26~0.46米,深约0.4米。南边是一片平坦的烧土,低于北边的烧土台子约0.2~0.5米,东西残长约5.04米,南北宽7.38米,厚约0.1米,上面有16个不规则的圆洞,直径在0.13~0.4米之间。在这处建筑遗迹的烧土中亦发现有稻谷壳。发现的一座墓葬为屈肢葬,骨架已朽。在晚期二文化层内出土的遗物较为丰富。石器有斧、穿孔钺、锛、刀、镰、凿、钻形器、杵、镞、矛(采集)、小型锛、棒形器(笄?)等。其中石钺已是典型的“风

8、”字形钺,石笄首部穿孔。都是进步的文化因素。陶器有陶镰、镞、棒、纺轮,彩绘纺轮、陶针形器、尖圜底盆形大陶锅、甑、双腹盆形鼎、罐形鼎、碗、双腹碗、蛋壳彩陶碗、�、盘、豆、双腹豆、盘形或碗形圈足豆、杯、蛋壳陶杯、蛋壳彩陶杯、小型陶杯、高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