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高校自主招生化学试题解读及应试策略

近年高校自主招生化学试题解读及应试策略

ID:10234963

大小:3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6-12

近年高校自主招生化学试题解读及应试策略_第1页
近年高校自主招生化学试题解读及应试策略_第2页
近年高校自主招生化学试题解读及应试策略_第3页
资源描述:

《近年高校自主招生化学试题解读及应试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近年高校自主招生化学试题解读及应试策略高校自主招生是对高校选拔体系的重要补充,是选拔优秀高中学毕业生的重要举措。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优秀学生被吸引到自主招生的途径上来。纵观近几年来各高校自主招生的化学试题及其特点,笔者有以下一些感触:1.化学试题具有考察学生化学基本功与考察学生综合素质并举的特点在一些高校自主招生的化学试题中涉及到一些非常基础的化学知识,如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包括化学键、分子极性等)、物质的量、元素周期律、化学平衡及其移动(包括反应速率)、化学反应和离子反应(包括配平)、离子共存、pH简单计算、盐的水解、电化学(原电池、电解池等)、重要的元素化合物、有机化

2、合物结构、性质及其推断、化学实验等。但也通过题面信息拓展了一些在高中化学知识“生长点”上的一些知识,如:路易斯电子式、溶解沉淀平衡、缓冲溶液、简单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分析、中和滴定中的双指示剂法、简单配位化合物、带有焓变的热化学反应、等电子体、有机物命名、具有不饱和键有机物的氧化或还原等反应、金属有机、碳正离子和碳负离子稳定性、较复杂元素化学(主要是通过计算推断化学物质)、环境化学等。这些延展性知识虽然属于大学化学知识,但如果领会了试题所给的信息,并通过信息抓住了知识的本质,要得到高分是不困难的。当然,这取决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取决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及其创造能力的程度。如果不能领

3、会出题者的意思,抓不住延展性知识的要点,要取得好成绩是难以想象的。化学试题的切入点通常以日常生活、工农业等领域为载体,以考察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北京大学2007年自主招生化学试题就出了这样一道试题:大气中CO2等气体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已引起广泛关注。有人说,用酿造C2H5OH作燃料,不会增加大气中CO2含量。你认为正确吗?为什么?对于这种试题,粗看起来无从下手,但若从字里行间仔细阅读、分析不难产生一些思考点:①酿造酒精的化学反应原理是什么?②大气中CO2参与碳循环的原理是什么?③C2H5OH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何?为此,要解决好上述问题,还涉及到生物等相关知

4、识。解决上述三个化学问题的化学方程式是:①酿造C2H5OH最终来源于葡萄糖:C6H12O62C2H5OH+2CO2①②葡萄糖来源于大气中CO2的碳循环,即植物进行的光合作用:6CO2+6H2OC6H12O6+6O2②③乙醇燃烧:C2H5OH+3O22CO2+3H2O③粗看起来还不是很明朗。但若将①式代入②式即可得出③式。即用酿造的乙醇作燃料,不会增加大气中CO2含量。考生如果抓不住试题要点,不用化学方程式及其相关数据等化学语言说话,泛泛而谈,要想得高分是非常困难的。这种试题的特点与高考化学试题风格迥异。2.化学试题具有开放性特点在一些自主招生化学试题中,有些试题可能没有固定

5、的答案,化学信息非常广,试题表现出一定的开放性。3所谓开放性试题具有如下特点:①条件的不完备性:解题的条件不充足,解题依据不明确,也就是题示条件的组成要素不完备。②结论不确定性:在解答开放性问题时可以得到并列的多个答案。根据考生的认知水平的不同和能力的差异,不同的考生可能得出不同的答案。③内涵的可发展性:开放性问题的内涵,随着考生所学化学知识的增多,同一个开放性问题的结论会越来越多,内涵也会越来越丰富。④思维的不确定性:解决开放性问题的思维方向是不唯一的,虽然思维的起点相同,但思维的走向和思维的结果都可能不同。开放性问题所引发的思维是一种呈扇形发散的思维,不同的考生可能会有

6、不同的解题方案,甚至同一个考生可以同时想到多个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向。思维的发散性才能导致思维的求异和创新,思维的发散和开放是开放性问题的本质特征。那么怎样才能把握这种解题的方向呢?笔者的体会是:通过仔细阅读题面的相关内容,从广泛的化学信息中抓出一些本质的知识出来,然后以此为核心进行深挖,即可得到满意的答案,并能获得较高的分数。如上海交大2007年出了这样一道试题:请用勒沙特列原理举两个例子解释生活或工业生产中常见的化学现象。我们都知道诸如“处处留心皆学问”和“学以致用”这些道理。这道试题就很好的诠释了这些道理。该试题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可能由于每个人生活体验不同,感受不同,

7、举例就不同。如:例1:打开冰镇啤酒瓶把啤酒倒入玻璃杯,杯中立即泛起大量泡沫。这是由于:①啤酒瓶中二氧化碳气体与啤酒中溶解的二氧化碳达到平衡:CO2(g)CO2(aq),打开啤酒瓶,二氧化碳气体的压力下降,根据勒沙特列原理,平衡向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的方向移动,以减弱气体压力下降对平衡的影响。②温度是保持平衡的条件,玻璃杯的温度比冰镇啤酒的温度高,根据勒沙特列原理,平衡应向减弱温度升高的方向移动,即应向吸热方向移动,从溶液中放出二氧化碳气体是吸热的,因而,应从溶液中放出二氧化碳气体。例2:一些工业制法,如硫酸的工业制法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