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实验探究题专项

中考复习实验探究题专项

ID:10251744

大小:280.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6-13

中考复习实验探究题专项_第1页
中考复习实验探究题专项_第2页
中考复习实验探究题专项_第3页
中考复习实验探究题专项_第4页
中考复习实验探究题专项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考复习实验探究题专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实验探究题专项(一)中考二轮复习专题:实验探究题1、声学探究(常州中考题)为探究声音的反射与吸收特点,小明同学进行实验研究.(1)在玻璃圆筒内垫上一层棉花,棉花上放一块机械表,耳朵靠近玻璃圆筒口正上方l0cm处,能清晰地听见表声,表声是通过_空气_传播的.(2)当耳朵水平移动离开玻璃圆筒口一段距离后,如图(甲)所示位置,恰好听不见表声.(3)在玻璃圆筒口正上方10cm处安放一块平面镜,调整平面镜的角度直到眼睛能从镜面里看到表,如图(乙)所示,则∠AOB是该光路的_入射角_(人射角/反射角).此时耳朵又能清晰地听见表声了,说明声音_能_(能/不能)像光一样反射.(4)用海绵板代替平面镜,听见

2、的声音明显减弱,说明海绵板吸收声音的能力_强_(强/弱)于玻璃板.[解析]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是有声源、传播声音的介质,最后要能引起听觉。由题意可知,机械表发出的声音能被人耳听到,是由空气传播的。由光的反射知识可知,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入射角,人眼能看到平面镜,光的传播方向应为机械表到平面镜,这个方向为入射方向。在耳朵离开筒口一段距离后听不到声音,说明声音的传播与光的直线传播相类似,在放一平面镜后能听到声音,表明声音传播到了耳朵,即声音也像光一样发生了反射。最后,反射的声音明显减弱,表明海绵将声音给吸收。2、密度的实验(贵阳中考题)刘星同学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过程中(1)他先测量空烧杯的质

3、量,如图(甲)。请指出他在实验操作中一处明显的差错:_用手直接拿砝码。(2)他改正错误后,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0g,然后在烧杯中装入适量液体,添加砝码和移动游码,使天平重新平衡后,盘中砝码质量及游码位置如图2(乙)所示,则液体的质量是_37_g。最后他将烧杯中的液体全部倒入量筒测量其体积,液面位置入如图17(丙)所示,则该液体的密度是_0.8_g/cm3(保留一位小数)[解析]天平的使用规则强调,禁止用手直接接触砝码,以防锈蚀。甲图中直接用手拿取砝码,是不允许发生的。液体的质量为总质量减去容器的质量,总质量为图乙的示数,砝码质量为65g,游码对应的刻度为2.0g,即总质量为67g,减去烧杯

4、的质量30g,即为液体的质量。密度计算运用公式ρ=m/V进行。3、压力的作用效果(台州中考题)在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老师出示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并向装置中加人一定量的水,此时你观察到的现象 橡皮膜向下凸出 ,这说明液体对容器底有压强。稍后老师拿出如图乙的压强计准备探究液体内部是否存在压强,而小明认为没必要,利用图里装置即可。于是小明将图甲装置缓慢地浸入水中,你将观察到 橡皮膜向上凸出 。若要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哪个装置更适合,并说明理由 乙装置更适合,因为甲装置现象不明显 。[解析]液体由于受到重力而对容器底部的橡皮膜产生压强使橡皮膜向外凸出,而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浸入水中的

5、橡皮膜受到水的压强而被向内挤压。由于甲装置不便观察到液体内部各个方向的压强,乙可观察到液体内部各个方向的压强,乙的现象更明显。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实验探究题专项(二)时间:2010-5-1311:07:5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admin【大中小】点击:324次4、摩擦(黄石中考题)下表是某实验小组所做的“探究摩擦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记录:(1)分析比较序号①与②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在接触面相同的情况下,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_(2)分析比较序号_②③_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3)上述研究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6、,下列实验中用到此方法的有 ①② (填序号)①探究电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②探究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③探究固体熔化时清晰度的变化规律;④研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解析]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而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从而研究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在①与②中,接触面的材料相同,压力不同,摩擦力的大小不同,得出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5、杠杆平衡条件(徐州中考题)右图是小华同学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1)请你在图4中画出钩码受到重力G的示意图和此时杠杆

7、受到动力F1的力臂l1;(2)现在小华同学想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以便测量力臂,她可以采取的做法是:_增大拉力_(写出一条即可);(3)右表是小华得到的一组实验数据,由此她得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结论。你认为她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造成错误的原因是什么?_不正确;因为只测量了一组数据,具有偶然性(不能得出普遍规律),不同的物理量不能相加。[解析]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由于杠杆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