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的旅游风气与士大夫心态

晚明的旅游风气与士大夫心态

ID:10254456

大小:5.53 MB

页数:49页

时间:2018-06-13

晚明的旅游风气与士大夫心态_第1页
晚明的旅游风气与士大夫心态_第2页
晚明的旅游风气与士大夫心态_第3页
晚明的旅游风气与士大夫心态_第4页
晚明的旅游风气与士大夫心态_第5页
资源描述:

《晚明的旅游风气与士大夫心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49晚明的旅遊風氣與士大夫心態晚明的旅遊風氣與士大夫心態──以江南為討論中心──巫仁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前言「旅遊」一詞在中國古籍中最早出現在南北朝時,梁朝詩人沈約在題為〈悲哉行〉的詩中寫道:「旅遊媚年春,年春媚游人。」到了唐代「旅游」一詞開始被大量運用。「旅游」或「旅遊」一詞與「旅行」一詞最大的差異是後者重點在「行」字,遊覽並非不是它的主要目的;而旅游的重點是在「游」字,游覽就是它的最終目的。從此一詞的出現也反映中國旅遊的悠久歷史。鄭焱,《中國旅遊發展史》(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頁2-3。旅遊活動在中國的歷

2、史中出現雖早,但是到了明代尤其是到晚明時期旅遊風氣可說是盛極一時。若與前代比較,晚明的旅遊風氣至少具有兩項特點:一是旅遊活動的普及性,無論是社會的上、下階層都浸霪其中;一是旅遊風氣興盛之下,衍深出多元複雜的旅遊論述。過去已有一些研究談及晚明旅遊的風氣,但是並無完整與深入的分析;參見周振鶴,〈從明人文集看晚明旅遊風氣的形成〉,「明人文集與明代研究學術研究會」會議論文;陳建勤,〈明清時期的旅遊消費及其支出──以長江三角洲為例〉,《消費經濟》,期4(2000),頁63-65;陳建勤,〈論“游道”──明清文士旅遊觀研究之一〉,《旅遊月

3、刊》,期4(2000/8),頁64-68;林皎宏,〈晚明黃山旅遊的興起〉,《史原》19期(1993,10),頁131-171。TimothyBrook,TheConfusionsofPleasure:CommerceandCultureinMingChina(Berkeley: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1998),pp.174-182.當時留下來的大量「遊記」,過去多成為文學史家討論的小品文的塑材;陳萬益,《晚明小品文與明季文人生活》(台北:大安出版社,1988年);毛文芳,〈閱讀與夢憶──晚明旅

4、遊小品試論〉,《中正中文學報年刊》,期3(2000/9),頁1-44。另外還有一些涉及旅遊的山水畫冊,則是藝術史家的研究對象。傅立萃,〈謝時臣的名勝四景圖──兼談明代中期的壯遊〉,《美術史研究集刊》,期4(1997年),頁185-222;JamesCahill,“HuangShangPaintingsasPilgrimagePictures”,inSusanNaquinandChün-fangYü,eds.,PilgrimsandSacredSitesinChina(Berkeley:UniversityofCaliforni

5、aPress,1992),pp.246-292.至於此風氣何以興起、晚明士大夫的旅遊實踐、旅遊論述的複雜性與其所反映的心態等等問題都尚未有專論,頗值得深入討論。49晚明的旅遊風氣與士大夫心態本文一則想重新由社會史與經濟史的角度來作分析旅遊風氣形成的原因及士大夫的旅遊實踐,一則擬從文化史與心態史的角度來探討士大夫的旅遊論述及其所反映的心態問題。在本文的第一部份是嘗試從三個面向來探討晚明士大夫旅遊風氣之所以形成的原因。本文的第二部份是略述晚明士大夫喜歡旅遊的風氣。第三部份是以李日華的日記為個案,再輔以其它的遊記與筆記的史料,觀察晚

6、明士大夫在日常生活中的旅遊實踐。本文的第四部份主要是探討旅遊的文化論述中所反映的士大夫心態。在結論中筆者將晚明的旅遊與同時期西歐的旅遊活動略作比較,以重新定位中國的旅遊文化在歷史上的地位。又因為大部份的遊記內容所記載的旅遊活動多是江南士大夫圈的旅遊活動,而旅遊的範圍也以江南地區為主,所以本文的討論也以江南為中心。一、晚明旅遊風氣形成的主客觀條件晚明之所以會形成旅遊的風潮,過去刻板的印象以為是士大夫有感於政治黑暗遂無意仕進而走向旅遊,或是因為科舉競爭愈加激烈而轉移興趣到旅遊上;持這種看法的作品頗多,如陳建勤,〈明清江南地區的文人

7、游風〉,《旅遊科學》,期4(2000),頁43-46;曹淑娟,《晚明性靈小品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88年。實則此現象形成的原因絕非如此簡單,其所涉廣及交通運輸、社會經濟與思想觀念上的變化,以下分別從此三方面討論之。(一)交通條件與環境的發展有關晚明交通運輸的發展,參見陳學文,《明清時期商業書及商人書之研究出版項》(台北:洪葉文化公司,1997),頁121-133;谷井俊仁,〈路程書時代〉,收在小野和子編,《明末清初社會文化》(京都: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1996),頁415-156。從晚明出現的許多商業路程書之

8、記載,可見此時期在交通運輸方面比較明中葉以前確實有許多新的發展。首先是非官方的民間交通路線更多、範圍更廣,使得全國性的交通網路已然形成。又從路程書的書名通常都貫以「士商」之名來看,這類書籍不只是經商行旅的商人專屬,其讀者群必然還有士大夫階層。在運輸業的發展方面,我們也可以看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