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鼓盆而歌”看庄子的生命观

从“鼓盆而歌”看庄子的生命观

ID:10257392

大小:3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6-14

从“鼓盆而歌”看庄子的生命观_第1页
从“鼓盆而歌”看庄子的生命观_第2页
从“鼓盆而歌”看庄子的生命观_第3页
从“鼓盆而歌”看庄子的生命观_第4页
从“鼓盆而歌”看庄子的生命观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鼓盆而歌”看庄子的生命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通识教育课程论文(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从“鼓盆而歌”看庄子的生命观姓名:关志勇提交日期:2012年12月3日学生签名:学号201030232595学院电力学院课程名称中国传统文化任课教师陈超英教师评语:成绩评定:分任课教师签名:年月日从“鼓盆而歌”看庄子的生命观关志勇摘要:纵观庄子的生死观,其总体为以自然的心态静观生死。而由《鼓盆而歌》更是看出他看透生死本质,将人的生死看成一种生命的过程,是从一种境界进入另一种境界的方式,由有形化为人间万物最原始的状态,也就是无形而已。除了生死本质,还有他对自然随性,心灵自然、和谐与自由的追求!关键词:生死观无形有形气自然死是人一生中所必需经

2、过的阶段,也是多年来人们所重视的问题。纵观历史的长河生与死这一问题自有人类之日便存在,且唯生死之事,颇为公允,无论贫贱富贵,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平民百姓,都无法脱离此一律者,我们只能赤裸裸而来,然后又空手而去。虽生死如上文所述,但在面对亲人的离去,你会如何?大悲无声还是欲哭无泪?这都是我们一般人的表现,而庄子却鼓盆而歌,为何?我认为其实庄子的内心是悲伤的,他是有情的,但最终他仍会说人故无情。这一切都源自他的生命观。回到《鼓盆而歌》这一文章分析,《庄子·至乐》中言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①(“庄子!尊夫人跟你

3、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为你养育子女,操持家务。现在她不幸去世,你不难过、不伤心、不流泪倒也罢了,竟然还要敲着瓦盆唱歌,简直太过分了!)虽文中如此叙述,但难道庄子就如文中所述这样没人情味、心如土石吗?非也,一开始妻子刚去世的时候庄子有何尝不伤心呢?但是后来一想,人的开始本来就不曾生,不具有形体,不具有元气,在恍惚之中有了元气进而有了形体,才有了生命,如今又回到了死亡,这就像四季的循环运行一样。庄子并不冷漠,他把死亡和自然的运行相比较,将人比作自然的一部分,合于自然的规律,认为人的生命是由于气之聚,人的死亡是由于气之散。他这番道理摆脱了古人认为鬼神对于人类生死命运的摆布,而像现在的我们一样只把

4、生死视为一种自然的现象。而他认为生死的过程是像四时的运行一样却超越了我们所领会的生死。而由《鼓盆而歌》我们又可以看出庄子怎么样的生命观呢?具体有以下两点。一、直面死亡,鼓盆而歌老子曾经说过:“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②也就是说人的一生相对于天地其实是非常短暂的,而在这短暂之中生与死成为了主要部分,并且生是短暂的,而死确实非常的漫长。由鼓盆而歌我们可以看出庄子不但秉承了老子对“生死”的理解,也就是认为生命如“白驹过隙”般短暂,而且生与死也是人无法掌控的事情,“生之来不能却,其去不能止”,而且庄子认为生与死是紧密地勾连在一起,并且无论王侯将相还是普通百

5、姓,任何人都无法逃避。由此我们还可以看出在生命观之上,庄子对“死亡”有了比老子更深层次的认知。对于庄子将生命的兴衰看成四季的转换,我们放大一下世界观,将其看成一种生命的过程,是从一种境界进入另一种境界的方式而已,所以“生不足喜,死不足悲”!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庄子不仅看到死亡是生命中的一个必然过程,更认为死亡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这便是他为何妻死却鼓盆而歌的原因。“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③庄子看出生命的原本是一种天地间的无形之气,只是最后幻化为有形之体。确实在从《鼓盆而

6、歌》后面部分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一生,就是一开始由无形变成有形,然后在人生的风雨中历练数十载后,又回归到最初来时的那种无形状态,这不就像是重归故里一样的自然欢乐?在这看来“死”并不是“亡”,而是生命的暂时性的休整,就像犹如四季的转换般自然。那么既然生死无差别,人活着也就活着,死亡了也就没有必要大悲大哀。因而,最为明智的人生态度是顺其自然。也就是说,人一旦出生,你就自然而然地活着,不要有什么非分之想,也用不着为活在世上而庆幸;如果死去了,你就自然而然地回归,用不着为离开世界而苦恼,也不要有太多的留恋。尚且相对于天地,生命处于“无形”状态中的时间远比处于“有形”状态的时间长得多。所以“有形”可以

7、说是短暂的,“无形”才是永恒的,是生命之“本”。因此当庄子的妻子去世,只是返回原始而已,何必太过悲伤呢?庄子想明白这个道理之后,心情豁然开朗,自然而然就鼓盆而歌。二、自然随性,追求心灵的和谐与自由现在的社会,人们盲目的追求物质文化的提升,却把人生中最为重要的精神文化抛弃,把庄子那种自然随性,追求心灵和谐与自由的精神淡化,这已经不止是一种退步了,而是一种对优良传统文化的抛弃!“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