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生命观

庄子的生命观

ID:40836262

大小:41.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8-08

庄子的生命观_第1页
庄子的生命观_第2页
庄子的生命观_第3页
庄子的生命观_第4页
庄子的生命观_第5页
资源描述:

《庄子的生命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论庄子的生命观摘要:庄子生活在一个无道的世界里。在这个世界里,庄子把保全生命放在了第一位。面对人世间的险恶与困境,庄子不是选择进入,而是选择了退让。他把不争做为立世的基本手段,把心灵的纯洁与宁静作为生存基本技巧,把追求道作为生命的最高境界。为此,庄子主张先从克制物质欲望入手,顺应自然和天道,用自己自适恬淡的心境来化解人间的无奈与痛苦,从而超越现世的苦难,达到逍遥自在的境界。关键词:生死转化;心斋;顺应;无用一、从人间世之难、不得已之苦说起1、人间世之难在庄子看来,人世间有两类无法逃避的关系,一类是血缘关系,另一类是政治关系,这是生而为人的命运。“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义也。子之

2、事亲,命也,不可解于心;臣之事君,义也,无适而非君。无所逃于天地之间”。庄子正因为正视了人的命运,才没有选择像伯夷,叔齐那样去逃避世界。因为无论怎样去世、遁世,都无法摆脱作为人的影子。正如子贡评价隐者那样:“欲洁其身而乱大伦。”人如果放弃大伦——君臣、父子关系就意味着不配做人,从而与鸟兽同类了。庄子接受人的这种命运是不同于儒家的。儒家主张知其不可而为之。庄子则认为在一个无道的世界里,一个人去拯救无道之世,只能招祸杀身。《人间世》一开始就写到了卫国暴君的形象:“其年壮,其行独;轻用其国,而不见其过;轻用民死,死者以国量乎若蕉,民其无如矣。”国君暴戾,一意孤行,民如草芥。楚狂接舆的歌声更

3、是道出了当时世道的昏暗与险恶:“方今之时,仅免于刑焉,福轻于羽,莫之知载;祸重于地,莫之知避。”像颜回这样想用仁德去说服暴君施行仁义之治的人,庄子明确表示反对:“而强以仁义之绳墨之言述暴人之前者,是以人恶有其美也,命之曰菑人者,菑人者,人必反菑之。”不仅救不了他人,反倒成了众矢之的。现世的黑暗已到了无法拯救的地步,人们生存的艰难可想而知。2、不得已之苦生而为人,本身就是“不得已”的选择。既作为人,就要体现作为人的价值,所以人的身上所背负的责任又何奇多也——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兄弟之情等。但其中最难的莫过于处理君臣关系了。伴君如伴虎,事君虽险,但因职责所在却又不得不去履行,“知其不可奈

4、何而安之若命”。这就是“不得已”。《人间世》中有两个“不得已”的代表人物——叶公子高和颜阖。两人的困境都是来自于政治责任与保全性命的矛盾。叶公子高作为一名使者,将要出使齐国,身为使者,他的难处是“传两喜两怒之言”,“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事若不成,则必有人道之患,事若成,则必有阴阳之患。”无论事成于否,他都觉得对于自己的身体会有伤害。他刚接受命令,就已感到“朝受命而夕饮冰,内热矣!”但身为臣子,为国君效忠是应有的责任。颜阖作为太子傅,他所辅导的太子“其德天杀”,生性残忍,只知责人,不知己过,“与之为无方,则危吾国;与之为有方,则危吾身。”于己于国都难于承担,抉择的艰

5、难让他只能在生命的边缘线上游走。在今天看来,庄子对“不得已”之苦的体认,是对当时社会生存状况的反思,是对无道世界的游离与反叛。在这种反思、游离与反叛的竞逐中,庄子将以异于常人的方法和途径来实现自已对道的追求。二、庄子生命观的表征1、生命至上观庄子生活在战国诸侯争霸时期,天下大乱、礼坏乐崩、生灵涂炭。当人的生命与物质诱惑发生抵触时,理性的选择当然是放弃物质享受而保存生命。如果人的生命没有了,外在的物质对其来说还有什么价值可言呢?孔子作为后世宗师,在庄子看来,“彼且蕲以淑诡幻怪之名闻,不知至人之以是为已桎梏邪?”其所学只不过“諔诡幻怪”之事,“唯求虚妄幻化之名者”。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

6、,争之恶也。二者凶器,非所以行也。”名利和知识是世人相互倾轧的工具,是带来祸害的根源,当然也是不可取的。如《人间世》中提到的关龙、比干,他们皆属于求名之徒,分别被夏桀和商纣杀害,原因就是“其君因其修以挤之,是好名者也。”丛枝、胥敖、有扈三国则是竞相争夺实利之国,他们为了满足贪欲而发动战争,但最后都被尧和大禹攻破,自已也难逃被杀的厄运。“名实者,圣人之所不能胜也,而况若乎!”圣人都逃脱不了对功名利禄的追逐,何况普通人呢?但是庄子却做到了,当面对楚威王的使者时,他想做一只在污泥中嬉戏的乌龟。远离了功利场,脱离了是非之地,虽没有荣华富贵可享用,但却自由自在,保全了性命。功名利禄虽然充满诱惑

7、,但与保全生命相比,是不值一提的。“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鹪鹩并不想拥有整个森林,有一枝可以栖身就够了,偃鼠也不想吞掉整个的河流,有一些能够解渴就行了。泽雉宁愿十步一啄食,百步一饮也不愿被养在笼子里。“古人至人,先存诸已而后存诸人。”自己的生命尚未保存,哪来能力拯救世人呢?生命的无常与世事的无常是相对应的。当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合于世事,而非违逆时,生命自然能得以较好的保全。世间之人,乐生而恶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