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反哺农业的国际经验及我国的政策调整思路(下)

工业反哺农业的国际经验及我国的政策调整思路(下)

ID:10286087

大小:5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6

工业反哺农业的国际经验及我国的政策调整思路(下)  _第1页
工业反哺农业的国际经验及我国的政策调整思路(下)  _第2页
工业反哺农业的国际经验及我国的政策调整思路(下)  _第3页
工业反哺农业的国际经验及我国的政策调整思路(下)  _第4页
工业反哺农业的国际经验及我国的政策调整思路(下)  _第5页
资源描述:

《工业反哺农业的国际经验及我国的政策调整思路(下)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工业反哺农业的国际经验及我国的政策调整思路(下)二、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阶段,但距离全面、大规模的工业反哺农业阶段还有一定差距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于1997年前后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注:马晓河、蓝海涛:《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农业发展政策研究》,《农业经济问题》,1999年第8期;王岳平:《中国工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理论、实证和政策》,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年。)。根据国际经验,在这个阶段,随着工业化的进一步推进,工农关系将发生转折性变化,经济发展也将进入工业反

2、哺农业阶段。通过对2003年我国人均GDP、农业GDP比重、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城市化率、恩格尔系数、农业税占财政收入比重等主要指标的测算,并与国际上可比的参照指标进行比较,表明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阶段(见表3)。表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结构变化及国际比较注:n.a为无数据;a.括号外数据系按汇率计算而得,括号内数据引自世界银行按购买力平价方法计算的结果(1998年/1999年世界发展报告,世界银行);b.括号外数据系按官方汇率计算而得,括号内数据为2002年数据,引自世界银行按购买力平价方法计算的结果(2004年世界发展报告,世界银行)

3、;c.转折期是指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反哺农业的阶段转折时期;d.1964年美元;e.农业各税包括农业税、牧业税、耕地占用税、农业特产税和契税。资料《中国统计年鉴》,2004年。从表3可以看出,2003年我国的人均GDP、农业GDP比重、工农业GDP之比、产值结构、就业结构、城市化率、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出口占GDP比重等基本指标,都已经超过工业反哺农业阶段转折期的国际参照值。但是,进一步把上述指标与大规模反哺期的国际参照值进行比较后,将会发现,已有人均GDP(注:如果按照世界银行购买力平价方法衡量我国的人均GDP水平,那么该项指标也处于达到国际参照值。)、

4、农业GDP比重、工农业GDP之比、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出口占GDP比重(注:尽管大规模反哺期的国际参照值缺乏这两项指标,但由于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因此,有理由判断2003年我国此两项指标已经达到大规模反哺期的国际参照值。)等多数部分指标(产值结构、工农业GDP之比(注:如果按照世界银行购买力平价方法衡量我国的人均GDP水平,那么该项指标也处于达到国际参照值。))达到大规模反哺期的国际参照值,而就业结构、城市化率等少数指标就业结构、城市化率等指标与参照值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这说明我国经济发展还没有完全进入达到全面、大规模反哺期。或者说

5、,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从“工业反哺农业”起步阶段向全面、大规模的“工业反哺农业”阶段迈进的转折时期。当前,我国进入工业反哺农业阶段,经济发展和结构变化具有以下表现特征:1.人均GDP已经超过10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按现价和官方汇率计算,2003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090美元,相当于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许多东部沿海省市已经超过3000美元,个别省市还超过了5000美元。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购买力平价方法计算,2002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达到4390美元。这表明我国已从经济总量规模上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的能力。2.国家财政收入保持快速增长,财政能

6、力不断增强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除个别年度(1991年)外,国家财政收入保持两位数的年均增长幅度,高于GDP增长速度,从而使国家财政实力不断增强。2003年我国财政总收入达到2.17万亿元,比上年增加2800亿元。2004年财政总收入上升到2.6万亿元,比2003年增加550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到2003年农业各税在全国各项税收中所占比重已经降到4.4%以下,2004年此比重更低。这表明在历史上对我国工业化曾做出重大贡献的农业税,对目前的工业化和国民经济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计。3.农业在GDP中的份额逐年下降,二三产业在GDP的比重已占主导地位20世

7、纪90年代以来,农业在GDP中的份额呈现加速下降的趋势。1991年~2003年的12年间,农业在GDP中的份额下降了9.9个百分点,而相同时间间隔的1978年~1990年,农业在GDP中的份额只下降了1个百分点。目前,我国农业在GDP中的比重只有14.6%,二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高达到85.4%,占绝大主导地位。农业份额的加速下降,是我国经济进入现代经济增长以工补农阶段的主要象征之一。4.非农产业就业持续增长,农业就业比重发生了转折性变化1997年,我国农业部门就业的劳动力占全社会总就业的比重首次下降到50%以下,2003年为49.1%,表明了我国就

8、业结构开始发生了转折性变化,它标志着非农产业取代了农业成为就业的主体地位。5.城镇化进程不断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