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季氏将伐颛臾》解析

孔子《季氏将伐颛臾》解析

ID:10290888

大小:6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06

孔子《季氏将伐颛臾》解析  _第1页
孔子《季氏将伐颛臾》解析  _第2页
孔子《季氏将伐颛臾》解析  _第3页
孔子《季氏将伐颛臾》解析  _第4页
孔子《季氏将伐颛臾》解析  _第5页
资源描述:

《孔子《季氏将伐颛臾》解析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孔子《季氏将伐颛臾》解析孔子《季氏将伐颛臾》解析之一要学好这篇文章,首先要了解一些孔子《论语》的常识和这篇文章所反映的历史背景。春秋末和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的大变革时期。由于诸侯国之间以及内部的政治斗争十分激烈,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繁荣,从而造成一个“士”的阶层,主要指的是知识分子。当时在学术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号称“诸子百家。”这百家中主要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儒家。儒家的创始人是孔丘。孟轲是儒家学派的第二号人物,称“亚圣”。她们的理论和思想,后被称为“孔孟之道”。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

2、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提出“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教育方面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积极创办私学。虽然他的思想统治了中国近两千年,但他个人身世并不那么得意。早年他在鲁国做官,最高的职位是大司寇(相当于现代的司法部长),后来被大贵族排挤,只得出走,周游列国到处说教,但始终没有被重用。晚年又回到鲁国,专门从事著述和讲学。写了我国第一部编年记事史《春秋》,整理了“六经”,并教了许多学生,对保存和传播古代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论语》(将有关的言论编纂成书的意思)是最重要的儒家经典著作。这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主要记的是

3、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是谁记录的呢?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整理的。全书共20篇,492章。是我们了解孔子的哲学、政治、教育、伦理和文艺等方面的思想的主要书籍,是研究儒家思想的一部主要著作。由于《论语》是语录体的,故语言概括、简洁。这是它的长处,但文学性并不强。(我们之所以作为名著来讲,因先秦、两汉时期文史哲是不分的)作为记叙文,它很少记叙;作为论文,它只有论点,缺少论据。我们选的这篇《季氏将伐颛臾》可以看作是一篇驳论文章。主要记的是孔子和他的学生冉有、季路的一席谈话,驳得简而有力,值得一读。文章题目是《季氏将伐颛臾》,季氏是什么人,他为什么要伐颛臾?开头还说冉有、季路见于孔子

4、,这冉有、季路又是谁呢?他为什么要见孔子?故先要了解这方面的问题。在春秋时期,社会已开始大动乱,周朝王室的统治力量已经衰弱,诸侯兼并,出现大国争霸的局面;而在诸侯国内,宗室的统治力量正在衰弱,掌握朝政的卿大夫之间的权力之争也很激烈。据历史记载,孔子所在的鲁国,在不到30年内,曾发生两次卿大夫瓜分宗室的重大事件。从鲁隐公——桓公——庄公(三个弟弟:季友、庆父、叔牙发展为三氏,都姓姬)。上述事件就是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三家进行的。第一次将鲁国一分为三,三家各得一份;第二次是一分为四,季孙氏得两份,其他各得一份。这篇文章所说的季氏,即指季孙氏。当时季孙氏力量强大,长期把持着鲁国的朝

5、政。他一方面大肆搜刮老百姓,一方面自己组织军队向外扩张。季孙氏的后裔在费(b1)(距今山东费县城80里,现称颛臾村)那个地方,西北有个小国叫颛臾,是鲁国境内的一个小附属国。季孙氏把持着鲁国朝政,他想借维护鲁国利益之名把颛臾吞掉,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于是就发生了季氏将伐颛臾这件事。因季氏将攻伐颛臾,冉有、季路就是为这件事来见孔子的。为什么要跟孔子谈这件事呢?这里有个道理。孔子与鲁国的事业、季氏家族的事有着密切的关系。孔子是主张恢复周礼的,他对诸侯争霸、卿大夫争权夺利,一向是坚决反对的。他在做大司寇的时候,就曾建议鲁国国君拆毁季孙等三家的都城墙,但由于这几家大贵族势力太强大,孔子

6、这件事没有进行到底,反而被逼的离开了鲁国。他周游列国就是在这样情况下发生的。但另一方面,由于孔子思想影响很大,特别是孔子的许多学生都在鲁国和这些大贵族家中担任一定的职务,故势力也不小。当时孔子最有名的学生冉有、季路就是季康子的家臣。孔子周游列国,后来也是被季孙氏派人从卫国接回鲁国的。孔子回国后仍没做官,常对季氏的所作所为进行批评。他的一些做官的弟子,常登门向他请教。季氏要攻伐颛臾这样一件大事,当然作为季氏家臣的冉有、季路要向孔子讨教了。下面我们来看,这两人向孔子讨教时,孔子都发表了什么意见。全文依据孔子与冉求的答对,可分为三段:第一段,孔子听到冉求、子路通报“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7、的消息后,对冉求的批评。“季氏将伐颛臾”:“伐”:讨伐、攻打。季康子将要攻打颛臾。这开头一句话用来交代事情发生的背景,很简洁、概括。注意,文章不是写季氏攻伐颛臾这件事本身,而是写季氏将要攻伐颛臾时,冉有、季路为此事来见孔子,便引出孔子的一段慷慨的议论。这叫做“一石激起千重浪”。下面写的不是石而是浪。“冉有、季路见(Xian)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这句话中有两个词要注意,“见”:是拜见、谒见的意思。读音与词义有关系,读j1an,指拜见、谒见的意思。读x1an有两种用法,“见”是不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