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网络环境下的青少年道德教育创新的论文

浅论网络环境下的青少年道德教育创新的论文

ID:10305733

大小:5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6

浅论网络环境下的青少年道德教育创新的论文_第1页
浅论网络环境下的青少年道德教育创新的论文_第2页
浅论网络环境下的青少年道德教育创新的论文_第3页
浅论网络环境下的青少年道德教育创新的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论网络环境下的青少年道德教育创新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论网络环境下的青少年道德教育创新的论文论文关键词:网络 青少年 道德教育 创新  论文摘要:高速发展的互联网对青少年的的道德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促使传统的青少年道德教育在模式、载体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本文立足网络环境下的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现状,提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应遵循的原则,初步探讨在网络环境下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创新举措。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化,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也随之增大。由于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塑造期,网络的诸多负面效应直接影响了其健康成长,特别是由网络引发的一系列道德问题,致使青少年在价值判断和道德判断

2、上的量变引发他们在认识方式和思维方式上的质变。因此,在现今网络盛行的时代,如何加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利用网络的正面效应,创新青少年道德教育将显得尤其迫切和重要。    一、网络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冲击    1.道德教育内容的选择性增强。在现实世界中,道德选择是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意识而作的自我选择,是人们实现自己道德理想的根本途径。基于信息时代具有高容量、高速度、开放性、互通性的特点,其道德选择与传统道德选择的显著区别在于前者更具有主体选择性。青少年处于身心发展的旺盛时期,好奇心和求知欲强,对各类信息的获取需求较大,网络正是迎合了这一现实,保障了

3、青少年在以多元化为特征的信息世界寻求实现他们多元化的愿望与需求。  2.道德表现的内隐性增大。.cOm在网络环境下,青少年的道德表现将呈现出较强的内隐性。所谓道德表现的内隐性有两方面意思,其一是指道德意识活动是内部无形心理活动、精神活动,不一定表现于外,其二是指人有自控性,可以有意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动机。以往我们经常通过考查青少年的言行举止、人际交往、活动讨论等外显性较强的多种方式了解和掌握其思想动态。在信息时代,由于信息对人们是全面开放的,在巨大的信息资源面前,我们无法对青少年的道德认知、道德判断、道德观念、道德行为等基本情况进行有效把握。

4、  3.道德人格发展趋向虚拟。网络社会是一个数字化、符号化的社会,人们通过给自己赋予符号来标志自己的身份和让对方认识自己。德国学者巴巴拉·贝克尔在《虚拟身份:想象的自我》一文中指导出:“数据网络是由所谓的虚拟身份所组成的。”电脑空间使网络人“获得一种新的主体性”,人们通过联结诸多“世界”而创造出一个新的“自我”。在极具隐匿性的网络时空中,行为主体会充满了新鲜感,获得更多新的体验和自然放松的感觉,会对自己的行为表达更加直接,对自己的所言所行缺少约束。青少年在这种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一方面会产生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又很容易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5、,导致其沉溺其中,逃避现实环境,寻求网络安慰,易使道德人格的发展产生双重性。  4.道德失范现象日渐凸显。网络时代所构筑的新的社会生活方式,对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造成了空前的影响。网络“虚拟”特性,使现实世界中的法律、道德规范在这一全新社会空间中几乎无法发生作用,而适应网络空间的新规则尚未有效建立,导致网络行为规范意识淡薄、网络是非观念混乱,引发了一系列的网络失范行为。网络失范行为是人们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切违反道德规范和违法犯罪的非理性行为,这一现象在青少年网民中日渐凸显,而且失范行为的智能化程度更高,手段方法的技术性更强,违法犯罪的

6、后果也更为严重。    二、网络环境下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原则    1.坚持“网上”与“网下”共同教育原则。网络环境下青少年的道德教育要在客观认识网络的特性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全新的平台进行。网上的道德教育内容要注重选择性,道德教育的途径要注重渗透性,道德教育的方式要注重平等、交互性。同时,充分利用网络开展道德教育的同时,又不能抛弃传统的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开展各类面对面的、有形载体的道德教育,与网络道德教育作好有效的互补。因为一是在网络时代,网上教育虽然是网络道德教育不可忽视的主要战场,但这并不影响网下教育的基础地位。传统的课堂教育、座谈

7、、访谈、讲座、报告会、问题调查等,仍是了解和把握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便捷的窗口,也是及时观察和反馈网上道德教育的最佳期渠道。二是在使用网络过程中结成的一定的网络伦理关系,是真实现实关系和交往关系活动的延续。网上道德表现和网下道德状况是同一主体的两种表现,网下道德状况决定网上道德表现,网上道德水平也影响客观现实主体对事物的看法。因此,道德教育要形成“网上”与“网下”相互借助、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的结构,才能共同构成一个虚拟与现实、无形与有形、显性与隐性相互交融的立体的道德教育体系,增强教育的实效。  2.坚持技术性与人文性统一原则。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

8、育工作要善于利用网络技术拓展新的领域,实现道德教育的科学化、现代化,以迎合青少年技术追求的天性,有利于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充分利用网络快速发展的新技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