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园“语言暴力”的心理透视的论文

浅谈校园“语言暴力”的心理透视的论文

ID:10306699

大小:5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6

浅谈校园“语言暴力”的心理透视的论文_第1页
浅谈校园“语言暴力”的心理透视的论文_第2页
浅谈校园“语言暴力”的心理透视的论文_第3页
浅谈校园“语言暴力”的心理透视的论文_第4页
浅谈校园“语言暴力”的心理透视的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校园“语言暴力”的心理透视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校园“语言暴力”的心理透视的论文【论文关键词】校园语言暴力心理分析心理健康  【论文内容提要】校园“语言暴力”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校园问题和社会问题。本文结合具体实例和心理学知识。从心理层次剖析了校园“语言暴力”的危害性、产生原因以及解决对策。  人们对校园生活中的同伴暴力、体罚等暴力行为深恶痛绝,然而有一类无形的暴力还没有引起人们普遍的重视。2004年3月,“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组委会在全国范围的小学生中开展了“你认为最急迫需要解决的校园伤害”的专项调查,其中“语言伤害”以高达81.45%的比例列居首位,“同伴暴力”、“运动伤害”居第二和第三。这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校园“语

2、言暴力”的重视。何谓“语言暴力”?它是指诉诸于口头或者书面的语言暴力行为。比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直接或间接对学生使用谩骂、嘲笑等侮辱歧视性语言,致使学生的人格尊严、个人名誉和心理健康遭到侵犯和损害。口头语言暴力现象则更为普遍,如“笨蛋”、“傻瓜”、“没有出息”等语言。近日.有记者就此对厦门市两所小学的120多名六年级学生及相关人士调查采访,发现“语言暴力”确实已经伤害了许多孩子。老师的冷言冷语、家长的厉声呵斥、同伴的闲言碎语,就如同插在幼小心灵上的一把把无情的尖刀,悄然无声地带来了无法治愈的伤口。本文试图通过对校园“语言暴力”的心理透视,为减少乃至杜绝校园“语言暴力”提出

3、一些建议。  一、“语言暴力”受害学生的心理分析  案例1:2004年4月,重庆市渝中区初三女生丁某因为上学迟到,被班主任叫到办公室批评教育,其间班主任当着其他同学的面赤裸裸地贬损丁某:“你学习不好,长得也不漂亮,连‘坐台’的资格都没有。.cOm”丁某遭此侮辱,一时想不开,写下遗书后跳楼自杀身亡。  案例2:某小学四年级的一位优秀学生明明(化名),在一次班干部选举中当选为小队长。但由于他的好朋友丽丽(化名)当上了班长,他就遭到了妈妈“连女的都不如!”的训斥,同学们也拿这件事笑话他。结果,一对本来很要好的小伙伴从此不再说话,他更是开始自暴自弃,最终导致失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

4、成绩直线下降。案例3:小涛个头高,人长得靓。但从初三开始。他的脸上长满了粉刺,同学们喊他“麻瓜”,刚开始还只是几个同学开玩笑,后来所有同学都开始喊,连女同学也这样叫。每次被喊“麻瓜”,小涛虽然不吭声,但心里都不好受。一天早上,他突然跟母亲说,自己长得难看,体毛很长,要妈妈带去脱毛。还说自己鼻梁上有疤痕,要妈妈带他去北京整容。以后,小涛常低着头,掩着鼻子,不敢抬头看人,不打篮球,后来不愿上学,最后连家门都不愿意出了。上面几个活生生的案例足以让我们看到来自老师、家长、同学的“语言暴力”对孩子心灵的巨大杀伤力了。“语言暴力”不仅侮辱了学生人格,损伤孩子的自尊和自信,摧残学生心理健康,

5、而且还导致学生心智失常,丧失生活勇气,引发厌学、逃学、自杀等严重恶果。可以说“语言暴力”是残害学生心灵的“凶手”。  据许多临床心理医生的总结,家长、老师或同伴侮辱性的语言是对孩子心灵杀伤力最大的软暴力。受到“语言暴力”伤害的学生,首先容易出现成绩下降、失眠、心跳加快、情绪不稳等表现,随即就可能出现抑郁、焦虑、紧张等心理症状,再接下来容易出现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相比成人,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差。处于成长期的孩子,思想单纯,心理敏感,感情脆弱。更何况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生活在优越的环境里,没有经受过多少挫折和苦头。因此,往往大人感觉微不足道的小事,就有

6、可能对青少年造成重大伤害。严重时甚至危及他们的心理健康。当一个孩子在逐渐成长的过程中,有了一种自觉的意识,有了一种自尊的感觉时,会慢慢筑起一道心理的防线,去保护自己那脆弱的心灵;而一旦这脆弱的心灵受到了有意还是无意的侵扰与冒犯,就很有可能变得尴尬窘迫、自我封闭、痛苦无助及至心灰意冷。最后是。哀莫大于心死”,再也提不起学习与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了,久之可能导致心理疾病,影响健康成长。  心理学研究指出,人皆渴望得到他人对自我的爱护与肯定。特别是得到自己生活中重要人物(通常包括父母、师长、领导、朋友、恋人等人物)的爱护与肯定。这是人性之本。也是人格成长的需要。青少年处于性格形成期,自我

7、意识和独立意识在逐步增强,需要认识自我、肯定自我。与同伴和老师的交往,对他们成长有重要影响。如果青少年在团体中获得肯定、尊重,可以帮助他们肯定自我的价值。满足自我肯定的需要;面对缺点错误,他们需要的是师长的中肯批评和循循善诱,而不是简单粗暴的恶语相向。  二、“语言暴力”肇事者的心理分析  事例1:据一位王女士反映,她的孩子属于顽皮和自尊型,并非老师眼中的好孩子。有一次孩子上课做小动作,被老师当场严厉训斥:“像你这样的小孩就不配来上课!”从此以后,王女士的儿子对上课读书充满了挫败感,对老师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