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类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ID:10307232

大小:4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6

“类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_第1页
“类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_第2页
“类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_第3页
资源描述:

《“类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类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二十一世纪应该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最迅速、最蓬勃的时期,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各项政策和措施高频推出,令职教人欢欣鼓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指出:“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国家文件中涉及到中观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实属罕见。同样,我们看到:《2012年教育部工作要点》首次提出“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可以说为职业教育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提供了政策依据,也为职业教育深化校企合作铺设了有效的政策平台。接着

2、,教育部以快节奏推出了2013年的“启动现代学徒制试点”、2014年的“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2015年的“加快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到2016年的“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可谓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视和推崇。从此,各职业院校纷纷开始了“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之路。借着这样的东风,我校于2015年开始启动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之路。中国9/vie  一、对“现代学徒制”内涵的理解  “学徒制”起源于中世纪,后复兴于英国和澳大利亚,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双元制”形式盛行于德国。学徒制在当时是手工业行会组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技艺传承的主要途径

3、。学徒以拜师为契约形式,立志在其所热爱的行当中,成为“他师傅那样的师傅”,并刻苦求艺。师傅则通过手把手地技艺传授,尽其所能把徒弟培养成行界的匠人。“现代学徒制”的提出,结合了古代学徒制与现代教育中的合理要素,对于解决现代职业教育课程所面临的一些棘手问题具有重要价值。  所谓“现代学徒制”,是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推进的一项育人制度,其基本内涵是对建立在人身依附关系基础上的传统学徒制的革新,它既保留传统学徒制职业能力培养的优点,又凸显现代知识体系的优势。其目标是解决企业用人需求,核心是立足学生(学徒)培养。核心要素(特征)包含:①学习某一职业或职业群(获得从业资格),

4、②行业领导、企业主导(责任、时间),③工作本位与学校本位学习相交替且有机联系,④学徒与雇主签订培训合同或协议(明确培训目标、内容、职责),⑤学徒获得报酬(工资或津贴),⑥一定期限,⑦正规教育体系的组织部分,⑧外部法规制度有力保障。  上述对“现代学徒制”内涵及特征的表达也是教育部对试点单位的试行要求,更是用来判断或区分与其它人才培养模式不同的标准。有专家指出:我国当前一些所谓“现代学徒制”的典型问题,有的在于不是“学徒制”,有的在于不“现代”。我们以为,建立“现代学徒制”其目的是要促进教育体系与就业系统的融合与协调,解决企业用人需求,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立足为学

5、生(学徒)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促进职业认同感的建立与发展。很明显,上述8个要素还不足以表达“现代学徒制”的本质特征,而过多强调了外部环境,这必然给学校的试行带来无法突破的障碍。事实上,从对试点单位的调研中,也进一步说明了上述8个要素的缺陷。  二、他山之石借鉴的局限  2013年末,教育部职成教司以专项形式对“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立项,含2个理论研究项目和8个实践探索项目。在8个实践探索项目的负责院校中,我们走访了其中的两所职业院校。从深入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学校就如何实现“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学徒即学生”等方面进行了颇具开创性的尝试,取

6、得了较好的效果,也得到了教育部及职教专家们的认可。以其中一所高职院校为例,其主要做法是:针对企业的某个岗位(如,美容连锁店店长)制定培养目标,企业和校方共同从在职员工中挑选一部分人作为学员,这批学员既是学校学生又是企业员工,保证了教学对象的双重身份;在教学中,实践课程确保在企业实施,理论课程则由学校老师到企业或学校实施,学员最终取得高职院校的毕业证,同时可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并适时委任为连锁店的店长,派赴到全国各地的连锁店负责管理和运营。由此可见,该院校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变老员工为新学生”或“对在职员工的学历培训”。对于企业,这样既保证了企业的正常运作,又

7、激励了有潜力或上进的员工,可谓盘活了资源;对于学校,加深了校企合作,强化了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提升了学校的影响力。应该说这样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是完全符合“现代学徒制”的8个核心要素。但从培养对象而言,似乎并不是“现代学徒制”倡导的育人方向,有“偷梁换柱”之嫌。  如此的操作模式也很难在中职学校复制。最大的障碍是中职学校的学历对企业的在职员工毫无吸引力,把企业现有的在职员工转变为学校新学员是不可行的。换个角度,把中职学校的新学员转变为企业的真员工也不易,它是需要双向选择的,稳定性不足,企业不�芬狻?杉�,在中职学校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注定是艰难的

8、。  三、“类现代学徒制”提出的背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