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陈独秀的宗教思想

分析陈独秀的宗教思想

ID:10323449

大小:5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6

分析陈独秀的宗教思想_第1页
分析陈独秀的宗教思想_第2页
分析陈独秀的宗教思想_第3页
分析陈独秀的宗教思想_第4页
分析陈独秀的宗教思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分析陈独秀的宗教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分析陈独秀的宗教思想陈独秀的宗教思想,应发扬宗教伟大而崇高的人格精神和热烈而深厚的情感;民众有不信教的自由,也有反对宗教信仰的自由。陈独秀提出了较为系统的宗教思想。他认为孔教不属于宗教,反对将孔教定为国教。宗教在科学尚不发展的时代,仍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应崇拜宗教的传说和附会,应发挥其伟大的人格精神和热烈深厚的情感。民众有信教的自由,有不信教的自由,也有反对宗教信仰的自由。对基督教披着宗教的外衣,成为侵略中国的工具,应给予无情揭露。一民国初年,兴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上海成立孔教会,以挽

2、救人心,维持国教作为宗旨。康有为创办了《不忍》杂志,为孔教会作序,大肆宣传尊孔,主张定孔教为国教,祭孔必须行跪拜礼。《中华民国宪法草案》第十条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之本。袁世凯也以大总统名义颁布尊孔祭孔令,声称孔子之道尤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树万世师表,亘古而常新。陈独秀以科学作为武器,否认孔教的合理性。陈独秀认为人类将来的真实信解行证。必定以科学作为正轨,一切宗教均在废除之列。因为宇宙有二大法则,一为自然法,一为人为法。自然法具有普遍、永久和必然的属性,如科学;而人为法则具有部分、一时和当然

3、的属性,如宗教道德法。无食则饥,衰老则死,此全部生物永久必然之事,决非一部分一时期当然遵循者。夫礼拜耶和华,臣殉君,妻殉夫,早婚有罚,此等人为之法,皆只行之一国土一时期,决非普遍永久必然者。人类将来的进化,必将随目前刚刚萌芽的科学日渐发达,改进一切人为法则,使之与自然法则有同等的效力。也许有人会提出人生的秘密,并不是科学所能解释,离不开宗教。科学的发展,不能完全依靠目前科学的发展水平而破解所有宇宙难题。而宗教之所以能够予以解释,也是先自欺而始能自解,并非真解。唯有科学能够真正解疑,因此,陈独秀提出以科

4、学代替宗教,以确立真正的信仰,尽管速度缓慢,但终将得到真理。如果用迷信宗教以求得解脱,则欲速而不达。陈独秀以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家的人权平等思想作为武器,反对将孔教立为国教,谴责孔子之道不适应现代生活。强迫信教,不独不能行之本国,且不能施诸被征服之属地人民。西方的法治国家最大的精神就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尊卑贵贱之分。而共和国民的教育,应该发挥人权平等精神。儒家的三纲之说,丧失了自由自尊的人格。中国的士大夫以纲常立教,为人子为人妻者,既失去个人独立的人格,又无个人独立的财产。现代的立宪国家,无论是君主

5、国,还是民主国,都是政党政治。凡投身于政党生活者,莫不发挥个人独立信仰的精神,各行其是,子不必从父,妻也不必从夫。而儒家的三纲五常,子要从父,妻要从父、从夫和从子,就无法自择政党。西方妇女参政运动,也是现代文明妇女生活之二。若以儒家要求女不言外,妇女参政就成奇谈怪论了。孔子生长在封建时代,所提倡的道德是封建时代的道德,所倡导的礼教是封建时代的礼教,所主张的政治也是封建时代的政治。封建时代的道德、礼教和政治,仅仅涉及少数君主贵族的权利与名誉,与数千年以后的共和时代殊不相宜,故不宜立为国教。孔教并不是真正

6、的宗教,其真正的价值在于非宗教迷信的态度。孔教绝无宗教之实质与仪式,是教化之教,非宗教之教。中国的百家学说中,唯有阴阳家属于宗教,墨家明鬼与宗教相近。而儒家以道得民,以六艺为教。孔子也是儒者。孔子以前之儒,孔子以后之儒,均以孔子作为中心,以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作为教化。孔子不语神怪,不知生死,则孔教自非宗教。阁伊即使退一步而言,承认孔教或儒教作为名词,也不可涉及政治,载入国家根本大法。中国属于多宗教的国家,佛教教律精严,教理高深,难能可贵。而基督教尊奉一神,宗教意识明嘹,信徒制行清洁,远胜于推行

7、孔教的士大夫。而蔑视其他宗教,独尊孔教,违背了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则。所谓宗教信仰自由者,任人信仰何教,自由选择,皆得享受国家同等之待遇,而无所歧视。如果定孔子教为国教,则总统选举法和官吏任用法势必规定异教徒不得当选。否则,异教徒担任国家公职,不祀孔则违法,祀孔则叛教。而信仰佛、道、耶、回的学生,不祀孔则违背校规,祀孔则毁坏其信仰。因此,以四万万各教信徒共有的国家,唯独尊祀孔子;以四万万各教信徒共有的宪法,专门规定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举国家之力强迫民众信教,势必重演欧洲的宗教战争。二高拱的法治改革及其思想

8、基础,高拱的法治思想不仅为其法治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且对于今天我们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高拱(1513~1578年),字肃卿,号中玄,河南新郑人,明中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隆(庆)万(历)大改革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自嘉靖二十年(1541年)中进士后,先后任礼部尚书、大学士、吏部尚书及内阁首辅等要职。在他执政期间,特别是隆庆三年(1569年)任首辅之后,针对当时法弛刑滥、司法腐败的诸多弊端,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法治改革,成效显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