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区域金融服务协调机制的思考

关于建立区域金融服务协调机制的思考

ID:10325238

大小:5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6

关于建立区域金融服务协调机制的思考_第1页
关于建立区域金融服务协调机制的思考_第2页
关于建立区域金融服务协调机制的思考_第3页
关于建立区域金融服务协调机制的思考_第4页
关于建立区域金融服务协调机制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建立区域金融服务协调机制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建立区域金融服务协调机制的思考.L.编辑。  论文关键词:区域经济;金融服务;协调机制  论文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愈来愈明显。加入WTO后,外资商业银行以经济区域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配置金融资源的模式对国有银行传统的以行政区域配置资源的模式形成了冲击,竞争的压力迫使国有银行加强区域间的协调与配合。而我国东中西梯次发展的区域发展政策也对金融机构跨区域金融服务提出了要求。但目前行政区划、地方利益、国有银行传统机构设置模式等方面的因素对建立

2、区域间金融服务协调机制形成制约,亟需通过建立机制、搭建平台和完善各种服务手段来实现区域金融服务协调与互动,适应和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益凸现。金融做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和动力,建立跨区域的金融市场已是势在必行。而如何立足于开放统一的区域金融市场,使金融机构根据区域间要素禀赋合理分工,形成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的金融服务协调机制,是当前中央银行发展和国有金融企业改革的重要方面。    一、跨区域金融服务需求

3、及金融服务协调机制现状    (一)在金融全面开放的新形势下,区域金融服务协调机制尚未建立  区域经济的发展,使得金融机构的业务对象以经济圈的形式聚集,其客户的业务范围、结算方式、关联企业均依存于特定的区域经济市场。在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小股份制银行,特别是外资银行,从中心城市辐射周边城市甚至内地的经营策略顺应了当前的区域市场经济需要,其对行政区域划分色彩分明的国有银行经营格局形成了冲击和挑战。由于市场没有行政区域的概念,故传统的行政政地域概念实际上是将生产要素和服务要素的循环切断,这将提高银

4、行的发展成本。行政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矛盾在金融服务的问题上逐渐形成了对撞。围绕客户需求规模化、集约化趋势跨区域提供金融服务的问题凸现在中央银行和各国有商业银行面前。  (二)金融机构尚未形成与我国区域发展规划相配套的服务机制  区域经济是各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加快东中西部协调发展,是我国区域发展战略按照我国依托中西部发展东部,发展东部带动中西部的区域发展战略,我国中西部地区正进入发展的黄金期和加速期,各种市场要素急需由东部向中西部流动。而日前,由于机制的缺失,金融资源的配

5、置反其道而行之,各种金融资源正加速由西向东流动,形成东部金融资源过剩而西部金融资源不足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国家区域发展政策效应。  (三)在区域经济圈的形成过程中,区域金融服务市场的建设相对滞后  我国幅员辽阔,在多年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各区域独特的资源禀赋和经济金融格局。各区域在资源禀赋等诸多方面优劣势差异明显、具有互补性,建立有效的市场配置机制可以实现区域间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从区域经济理论上来说,金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是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纽带。而目

6、前,我国区域国有银行间在金融服务上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协调与合作。区域间金融机构更多地表现为竞争关系,行政壁垒、业务壁垒和政策壁垒较大程度存在着,即使同一家国有商业银行不同区域间的合作也是单一项目上的低层次合作,能够促使跨区域金融资源有效流动的市场机制远末建立。因此,金融机构,特别是中央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模式上必须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实现跨区域的金融服务,以体现效率的同时,实现金融资源配置的公平。  (四)行政区域内金融服务尚未建立有力的监管协调机制  人民银行、银监会分设后

7、,对金融业金融服务工作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职责一直未有明确规定,这一点上,中央银行和监管部门既存在着职能交叉又存在着管理真空,导致一定行政区域内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工作缺乏外部协调机制的有效制约,各金融机构间的统筹配合不够,服务效率和水平难以提高。比如,在人民币管理、征信建设、反洗钱等服务工作上,各行缺乏有效的协调配合机制,工作合力不足。    二、制约跨区域金融服务协调机制建设的主要障碍分析    (一)国有商业银行按行政区域分工的模式不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要求  目前,

8、国有银行网点机构是接照省级行政区划被划分,每个分支机构的经营范围被严格限制在行政区划之内,这一局面无疑大大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