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记录表在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的作用

发挥记录表在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的作用

ID:10329119

大小:5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6

发挥记录表在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的作用_第1页
发挥记录表在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的作用_第2页
发挥记录表在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的作用_第3页
资源描述:

《发挥记录表在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的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发挥记录表在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的作用幼儿园科学活动实验记录为幼儿调整认识、整理经验、形成科学的概念奠定了基础。教师在设计科学探究活动时应该明确记录内容,在确定记录方法时要尊重幼儿,选择适宜的记录方法,并有意识地培养幼儿记录的习惯和能力,使幼儿乐于探究,逐渐理解科学结论必须建立在事实之上,从而形成正确的科学探究态度。中国9/vie  随着幼儿园科学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开展探究式科学活动已成为我园教师关注的重点之一。而在幼儿的科学探究过程中,记录表的设计与使用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比较新的问题,也是困惑较多的问题。那么,我们该如何发挥记录表在幼儿园探究活动中的作用呢

2、?  一、幼儿记录的主要形式  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图画、符号、表格、简单的文字、照片等等都是幼儿经常采用的方式。不同的记录形式在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1.个人记录、小组记录和全班记录  幼儿的个人记录表现出幼儿个体对事物、现象及关系的理解。幼儿的个人记录不断积累就形成了幼儿的“成长记录”“发展记录”。  幼儿小组记录表现着幼儿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索发现的过程与结果。  幼儿全班记录常常是在幼儿个人记录、小组记录的基础上产生的,并以主题墙饰的形式展示出来。  幼儿从个人记录到小组记录再到全班记录的经历,是幼儿初步感受从个别到一般的概括化的过程。

3、  2.描述性记录和统计性记录  描述性记录是幼儿科学记录常用的方式,它是幼儿用绘画的方式描述所观察到的事物或现象。  统计性记录则是用幼儿用各种表格的方式记录自己所获得的信息。  如:我园的“我是小小气象员”观察活动,中班孩子多采用描述性记录,大班孩子则更多选择统计性记录。  3.不同探究阶段的记录  在探究的不同阶段,教师可以鼓励和指导幼儿采用各种适宜的记录形式,来支持幼儿的探究活动。  活动前的猜想记录是幼儿在活动前记录所要探究的问题、探究方法以及预想的探究结果,它主要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幼儿的初始想法和已有的经验水平。  活动中的记录是幼儿记录在探究过

4、程中所获得的重要信息。幼儿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也可以在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方便易行的表格上记录。  活动后的记录有几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记录活动的结果和发现,一种是记录存在的问题和可能发生的新现象。在许多情况下,我们常常将活动后的记录和活动前的猜想记录设计在同一张表格上,这样更有利于幼儿将亲身经历后的发现与活动前的猜想作比较,从而能进一步丰富、扩展和改进幼儿已有的经验。  例如我园大班开展的科学活动:“会翻跟头的小胶囊”便是将活动前的猜想记录和活动后的实验记录设计在同一表格上,让孩子们懂得实验在科学活动中的作用,培养了孩子的科学探究精神。  二、幼儿园科

5、学活动记录表的设计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认识事物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主观性,这使得他们往往不能客观地、真实地认识事物和现象。因此,教师应了解幼儿年龄特征,尊重幼儿的认识特点,鼓励他们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和形式,来表达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例如我园小班科学活动“看谁跑得快”,老师引导孩子们通过操作,比较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物体分别从斜坡上滚落时的情景,大多数孩子用语言表述,而少数孩子则用了图画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发现。  三、幼儿园科学活动记录表的使用  1.记录应体现探究性,为幼儿提示科学探究的方向  例如,我园大班的科学活动:“物体的下落”,教师只单纯让幼儿向

6、上抛物体,并用“↓”记录观察到的现象。活动过程中孩子们显得无所事事。  在我们提出改进建议后,这名老师又开展了第二次活动,这次活动教师重新制作了记录表,更改了记录内容,先让幼儿进行猜想记录,然后进行操作,观察并记录不同物体下落时的状态,这样目的明确的记录引发了幼儿的探究兴趣,提高探究的有效性。孩子们玩得开心,玩有所得。  2.重视对幼儿记录结果的分析,发现蕴含的教育价值  作为教师,我们应重视幼儿的记录方法和结果,善于分析和利用,从而真正发挥记录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我园中班的科学活动“纸会吸水”记录表,要求是①先猜想某一种纸会吸水,就在记录表中写有“猜

7、想”的格子内打上“√”,不吸水的就打“x”。②试一试,在“实验结果”的格子内吸水的打“√”,不吸水的打“x”。  活动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名幼儿用了↑、↓、�等记录符号,经了解得知,他用“↑”表示有的纸吸水后浮在水面,“↓”表示有的纸吸水后沉下去了,用“�”表示纸在吸水后处在半浮状态。如果教师重视该幼儿的记录方法,认真仔细地分析幼儿的记录结果,耐心地了解幼儿的想法,就会发现幼儿的记录已不仅仅涉及纸的吸水性问题,还说明了不同的纸因吸水速度不同而导致沉浮状态的不同。可惜教师未能及时捕捉教育契机,没能发现幼儿记录结果蕴含的教育价值。  当然,我们的老师在进行了上述

8、活动后,又开展了“神奇的小船”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活动的不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