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常熟市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ID:10343209

大小:291.50 KB

页数:39页

时间:2018-07-06

常熟市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_第1页
常熟市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_第2页
常熟市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_第3页
常熟市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_第4页
常熟市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_第5页
资源描述:

《常熟市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常熟市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十一五”规划常熟市环境保护局同济大学二〇〇六年三月38目录一、“十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工作回顾2二、“十一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5(一)、“十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二)、“十一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面临的挑战三、“十一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目标7(一)、指导思想7(二)、规划年限与目标8(三)、主要指标8四、“十一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主要任务9(一)、水环境治理与保护9(二)、大气环境治理与保护13(三)、固体废弃物治理16(四)、噪声污染防治18(五)、核安全与辐射环境监督管理19

2、(六)、生态化改造与循环经济建设20(七)、农村环境保护25(八)、自然生态恢复与保护26(九)、生态社区与生态文化建设29(十)、环境保护监管能力建设30五、规划实施保障措施32(一)、建立健全组织保障机制32(二)、建立健全财政投入机制33(三)、创新环境保护体制机制33(四)、构建环保绩效考核及跟踪评估体制33附录:“十一五”期间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重点工程一览表3538一、“十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工作回顾“十五”期间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生态市建设和循环经济发展的启动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环保工作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

3、以提高环境质量和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以创建全国生态市为抓手,致力推进生产方式转变,加快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环境保护“十五”计划得到全面落实,使我市环保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为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生态市创建活动全面展开,循环经济建设加速推进。“十五”期间,我市荣获“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通过了“全国生态示范区”国家级验收。生态创建工作顺利推进,《常熟生态市发展规划》在全国县级市中首家通过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专家评审,出台了《常熟生态市建设实施意见》、《常熟生态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等5个政策文件,48项重点建设生态工程已完成4

4、0项,占83.3%,部分完成3项,正在建设5项,总投资达79.9亿,基本达到了国家生态县(市)的考核标准。海虞镇成为全国首批、全省首家环境优美镇,其余各镇也相续荣获全国环境优美镇;建成省级生态村62个、绿色学校76所、绿色社区48个、绿色家庭100个、绿色企业35家、环境友好企业12家。芬欧汇川荣获首批“国家环境保护百佳工程”称号,涌现出江河天绒丝、汽车饰件、常禾有机肥等30多个循环经济典型,通过清洁生产审计和ISO14000认证的企业分别达42家和70家,居全省县级市前列。382.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环境质量稳中有升。“十五”期间,我市GDP以年均20%的

5、速度增长,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逐年下降,环境质量并未恶化,局部地区环境质量出现了好转趋势。地面水水域功能区达标率100%,长江、尚湖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出境交界断面水质主要考核指标达到相应标准,长江常熟段保持国家地面水Ⅱ类标准,城区水环境质量日趋好转。环境空气质量优于国标二级(API为68),优良率达到91.2%。城市和集镇声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市区区域噪声平均值54.8分贝,交通噪声平均值67.6分贝。到2005年,小康社会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得分达95.02。3.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污染集中控制能力增强。“十五”期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投

6、入超过80亿元,占GDP的比重始终保持在2.5%以上。城北污水处理厂一期、二期、城南污水处理厂、滨江污水处理厂、东南开发区古里污水处理厂和10个集镇污水厂相续建成投运;城西污水厂及一批集镇、开发区污水处理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全市投运的污水集中处理能力达20万吨/日。金陵、昆承、苏源热电等一批新型环保热电联供项目建成投产,淘汰小锅炉100多台;“西气东输”工程接入常熟,为我市大气污染控制增添了新的亮点。生活垃圾焚烧厂完成主体工程建设,生活垃圾处理水平将有新的提高。4.工业污染得到全面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有效控制。38“十五”期间,全市共对222家污染企业完成了以“

7、升级改造”为主题的限期治理任务,工业企业提前一年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关停取缔各类污染企业57家,污染源达标排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劝停拒批重污染项目223个,重点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率达100%。全市工业企业投入环保治理资金达20多亿元,新增废水治理能力14万吨/日。投入15亿元实施城区49家工业企业“退二进三”工程和“亮山”工程,既从根本上解决了城区的环境污染问题,又腾出了大量土地用于环境建设和生态修复。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取得新的突破,全市85家规模养殖户完成了治理任务;形成了有机食品7个,绿色食品40个,无公害农产品7

8、7个,种植面积超过20万亩,带动农户8万户,年产销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